足迹
70年代:系统助我嫁糙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第2页)

山风裹着松涛声灌进破窗,苏晚望着窗外漆黑的山影。

她忽然想起父亲说过,最暗的夜,星星才看得最清楚。

或许这台总闹毛病的收音机,真的会是她在这穷山沟里,最亮的那颗星。

2

六点整,收音机咔嗒一响,三张纸条扑簌簌落在苏晚枕边。

第二张墨迹还带着潮气:下午3点后山阳坡有黄芪,挖10斤可卖5块。

苏晚手指发颤。

五块钱——她上个月记满三十天工分才挣六块五。

她把纸条塞进裤腰,掀开锅盖喝了口冷玉米粥,去找赵大山请假。

赵队长,狗蛋娘说娃又逃学去掏鸟窝了。她攥着布包,我想去西头他家瞅瞅。赵大山正蹲在门槛上卷旱烟,抬头时眼角堆起笑纹:苏老师费心了,该去该去。

日头爬到头顶时,苏晚绕到后山。

竹篓里装着王婶塞的半块玉米饼,她把鞋绳系紧,沿着羊肠小道往阳坡挪。

三点整,山风裹着药香钻进鼻子——石缝里、灌木下,一簇簇灰绿的黄芪叶正泛着光。

她蹲下身,锄头刚碰到土,草窠里突然沙沙作响。

苏晚僵住。

一对幽绿的眼睛从灌木后探出来,狼嘴咧开,露出白森森的牙。

她喉咙发紧,手一松,锄头哐当砸在石头上。

狼前爪一按,朝她扑来半尺——

哧!

一根削尖的木棍擦着狼耳朵扎进土里,震得碎石乱溅。

狼低吼一声,退进林子里。

苏晚抬头。

坡上跃下个人影,军绿背心被汗浸得发深,胳膊上的肌肉绷成硬邦邦的线条。

他脸上有道旧疤,从左眉骨斜到下颌,此刻正拧着眉:女人,这时候上山挖药

不要命了

是林川。

苏晚听过他的传闻——知青点最能熬的主儿,有回下暴雨,他带着三个小子在野地搭棚子,愣是没淋着一滴雨。

你这挖法不对。林川蹲下来,指节敲了敲她刚挖断的黄芪根,留三寸茎,根才壮实。他捡起锄头,手腕一翻,顺着根须划了道浅沟,看仔细了。

苏晚盯着他粗糙的掌心,指甲缝里沾着泥,却把药材拾掇得整整齐齐。

等他捆好最后一捆黄芪,日头已经偏西。

阳坡药多,狼也常来。他扛起自己的竹篓,疤跟着嘴角动了动,下次要挖,跟我打声招呼。

苏晚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林子里,手无意识地摸向裤腰。

收音机不知何时又震了震,一张薄纸从缝隙里滑出来:此人可信,可合作种药。

她把纸条攥成小团塞进兜里,竹篓里的黄芪压得肩膀发酸,可心里却像揣了团火。

路过村口时,王婶正蹲在井边洗白菜,见她过来就直起腰:晚丫头,今儿收获不小

嗯。苏晚摸了摸竹篓,等卖了药材......

想熬糖稀王婶笑出满脸褶子,昨儿还跟你说,红薯加麦芽,熬出来甜得能粘牙。

苏晚低头看了眼兜里的纸条,又看了看竹篓里的黄芪。

山风掀起她的蓝布衫角,她忽然觉得,这穷山沟的风里,好像有股甜丝丝的味儿在飘。

3

苏晚把黄芪卖给镇里药材铺,攥着五块钱往供销社跑。

王婶说过,红薯加麦芽能熬糖稀,她挑了半袋红薯,又买了两把麦芽,布包勒得手腕发红,可心里直冒泡——等熬出甜丝丝的糖稀,就能换鸡蛋给孩子们补补了。

知青点的土灶烧得噼啪响。

苏晚蹲在地上扇风,汗珠顺着下巴砸进围裙。

锅里的红薯泥咕嘟冒泡,她手忙脚乱加麦芽,糊味却还是窜出来。

要翻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