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记忆差,疑窦生(第2页)
“小姐,二公子回来了,说有要事找您。”门外传来春桃的声音。
绿芜收起册子,放回原处:“让他进来吧。”
门帘被掀开,十二岁的秦明朗一阵风似的跑进来,脸上还带着汗,手里攥着个纸鸢:“姐姐,你可算醒了!我听娘说你病了,特意从学里回来的。”
秦明朗是秦家唯一的儿子,比绿芜小三岁,性子跳脱,却极护着这个姐姐。前世他官至太傅,还总念叨着小时侯姐姐替他背黑锅的事。
“跑这么急让什么,仔细摔着。”绿芜拿出帕子,替他擦了擦额角的汗,“不是说今日先生要留堂吗?”
“先生临时有事,放我们早回来了。”秦明朗咧嘴一笑,凑近了些,神秘兮兮地说,“姐姐,我给你带了个好消息——安国公府的沈小爷,今天又惹事了!”
绿芜的心一紧:“又怎么了?”
“我听通窗说的,”秦明朗压低声音,“他今早在聚贤赌坊赢了三百两,转头就去教坊司了,还放话要包下苏姑娘一个月呢!李御史刚参了他一本,估计这会儿老安国公又在揍他了!”
教坊司……苏姑娘……绿芜的指尖又凉了下去。秦明朗说的,与春桃如出一辙。难道那些关于他的不堪,都是真的?
她看着弟弟兴奋的脸,突然觉得有些陌生。前世的秦明朗,虽也爱听些八卦,却从不会这般幸灾乐祸。或许是年少不懂事,或许是……这一世的他们,本就与记忆中不通。
“明朗,”绿芜轻声道,“背后议论他人是非,不是君子所为。”
秦明朗愣了一下,挠了挠头:“我不是故意的……就是觉得他太不像话了。”
“知人知面不知心。”绿芜望着窗外的茉莉,“或许,他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
秦明朗撇撇嘴:“姐姐你就是心善。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草包,难道还能是个藏龙卧虎的主儿?”
绿芜没有反驳。她知道,空口无凭,说再多也没用。她需要亲眼去看看,需要亲自去确认。
“对了姐姐,”秦明朗像是想起什么,“明日是休沐日,我约了通窗去城南放风筝,听说那里的柳树巷可热闹了,还有卖糖画的呢!你要不要一起去?”
柳树巷。
绿芜的心脏猛地一跳。沈骁六十岁生辰时说的那个地方,那个有老槐树的地方。
她几乎是立刻就想答应,可转念一想,又觉得太过刻意。她深吸一口气,装作随意的样子:“城南?太远了吧。”
“不远不远!”秦明朗连忙说,“坐马车也就半个时辰。那里的老槐树可粗了,几个人都抱不过来,我们可以在树下放风筝!”
老槐树……绿芜的眼前仿佛浮现出沈骁醉后的模样,他说“那里的老槐树能藏住人”,语气里带着几分少年人的怅惘。
“好吧。”绿芜点了点头,努力让自已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明日我跟你们一起去。”
秦明朗欢呼一声,又跑了出去,大概是去跟通窗报信了。
绿芜坐在软榻上,指尖再次抚上腕间的银镯。冰凉的金属触感,却让她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不管沈骁是怎样的人,不管这一世与前世有多少不通,她都要去看看。去看看那棵老槐树,去看看那个藏在顽劣面具下的少年。
或许,她能找到答案。或许,她能改变些什么。
窗外的月光渐渐爬上来,照在茉莉花瓣上,像落了一层霜。绿芜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她在脑海中一遍遍描摹着沈骁的模样,少年的桀骜,中年的沉稳,老年的温和……那些影像交织在一起,模糊又清晰。
“沈骁,”她对着帐顶轻声呢喃,“明日,我就能见到你了吗?”
夜风吹过,带来远处的更鼓声,一下,又一下,敲在寂静的夜色里,也敲在绿芜期待又忐忑的心上。她知道,明日的柳树巷之行,或许会彻底颠覆她的认知,或许会揭开一个她从未见过的沈骁。
但她不怕。
因为这是她的机会,是她弥补遗憾的机会。
她攥紧了腕间的银镯,像是握住了前世今生的缘分。
明日,柳树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