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寻旧迹,柳树巷(第1页)
天刚蒙蒙亮,绿芜就醒了。
窗外的茉莉沾着晨露,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花香。她坐在梳妆台前,春桃正为她梳着双丫髻,铜镜里的少女眉眼弯弯,只是眼底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小姐今天怎么这么早就起了?”春桃将一支珍珠簪子插进她发间,“往常休沐日,您总要赖到巳时才肯起身呢。”
绿芜对着镜子理了理衣襟,轻声道:“不是说好了要跟明朗去城南吗?总不能让他们等着。”
春桃笑了:“二公子那性子,指不定早就等不及了。不过话说回来,柳树巷那边鱼龙混杂,小姐可要当心些,别乱跑。”
绿芜“嗯”了一声,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腕间的银镯。她知道春桃说的是实话,城南多是市井百姓,不像内城规矩森严,确实容易出事。可越是这样,她越想去看看——那个能让沈骁记挂一辈子的地方,究竟藏着怎样的光景。
刚走出院门,就见秦明朗背着个小包袱,兴冲冲地跑过来:“姐姐!你可算出来了!通窗们都在门口等着呢!”
他今天穿了件宝蓝色的绸衫,头上梳着总角,活脱脱一个娇俏的少年郎。绿芜忍不住伸手捏了捏他的脸:“急什么,还怕去晚了没糖画吃?”
秦明朗拍开她的手,不服气道:“我是怕去晚了占不到好位置!听说柳树巷的老槐树下最凉快,放起风筝来也顺手。”
绿芜跟着他往外走,心里却在想着别的事。沈骁说那里的老槐树能藏住人,是说树足够粗,还是说那里僻静,适合躲着让些不想被人知道的事?
秦家的马车停在门口,几个与秦明朗年纪相仿的少年正围着车辕说笑。见绿芜出来,都规矩地行了礼:“秦小姐。”
绿芜温和地笑了笑:“不必多礼,路上还请各位多照看些舍弟。”
“秦小姐放心!”一个虎头虎脑的少年大声道,“我们定会看好明朗,绝不让他闯祸!”
秦明朗瞪了他一眼:“谁说我要闯祸了?”
众人笑闹着上了车,绿芜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马车缓缓驶动,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
她撩开窗帘一角,看着外面的街景。内城的房屋规整,朱门大户鳞次栉比,街上的行人也多是锦衣华服。可越往南走,房屋越发低矮,街道也变得狭窄起来,连空气里都多了几分烟火气。
“姐姐你看!那是糖画摊!”秦明朗凑过来,指着窗外一个支着木架的小摊,“等会儿我们也买一个!”
绿芜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正用小铜勺舀着融化的糖稀,在青石板上飞快地勾勒着,转眼间就画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
她的思绪却突然飘远了。前世暮年时,沈骁曾拉着她的手,在街边看了半晌糖画。那时他已经走不动路,却执意要给她买一只兔子形状的,说:“你属兔,这个像你。”
如今想来,那时的他,是不是也在怀念少年时的光景?
“姐姐?你在想什么?”秦明朗推了推她。
绿芜回过神,笑道:“没什么,就是觉得这里的热闹,倒比内城有意思多了。”
“那是自然!”秦明朗得意道,“我跟你说,这里还有卖面人的、吹糖人的,还有说书的……”
他絮絮叨叨地说着,绿芜安静地听着,心里却越来越急切。还有多久才能到柳树巷?那棵老槐树,真的能让她找到沈骁的痕迹吗?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突然停了下来。车夫在外喊道:“二公子,秦小姐,柳树巷到了。”
绿芜的心猛地一跳,几乎是立刻就想掀帘下车。可她还是按捺住了,等秦明朗和他的通窗们都下去了,才缓缓走了出去。
刚站稳脚跟,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
这哪里是巷,分明是一条热闹的街市。两旁的房屋多是青砖灰瓦,门口摆着各式各样的小摊,有卖菜的、卖布的、修鞋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混杂着孩童的嬉笑声,构成了一幅鲜活的市井画卷。
“姐姐快来!”秦明朗已经拉着通窗跑到了一个风筝摊前,正指着一只大蝴蝶风筝嚷嚷,“我要这个!”
绿芜定了定神,目光在人群中搜寻。她记得沈骁说过,老槐树在巷子深处,于是便朝着人流稀疏的方向走去。
春桃连忙跟上:“小姐,您去哪儿?二公子还在那边呢。”
“我去前面看看,你们先陪着明朗。”绿芜回头叮嘱道,“告诉他别跑太远,我一会儿就回来。”
春桃有些不放心,却还是点了点头:“小姐自已当心。”
绿芜顺着巷子往里走,脚步越来越快。两旁的房屋渐渐稀疏,叫卖声也远了些,空气里多了几分草木的清香。
就在这时,她看到了那棵老槐树。
它就长在巷子的拐角处,树干粗得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枝繁叶茂,像一把巨大的绿伞,遮住了大半个天空。树底下有几个石墩,几个老人正坐在那里摇着蒲扇聊天,还有几个孩童围着树干追逐打闹。
绿芜的心跳骤然加速。就是这里,沈骁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