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饮中八仙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第3页)

焦遂正欲开口,忽听掌柜颤声道:这纸……不能留!

众人回首,只见掌柜已伸手欲撕墨纸。焦遂一步抢前,按住其手,另手拍出一袋铜钱,重重砸在柜上:此纸归我,酒钱加倍。

掌柜面色发白,连连后退。

苏晋始终闭目倚墙,似已昏沉。直至众人收拾墨纸欲行,他忽然睁眼,耳下铜钱轻响。他缓缓拾起,钱面刻一细纹酉字,深浅极微,非近观不可见。

他不动声色,将钱收入袖中。

八人出肆,夜风骤紧。城西方向,荒烟蔓草间,隐约可见残垣断壁。

李白立于巷口,解下腰间酒壶。壶身陇西李氏四字已被钩爪划出一道深痕。他仰头饮尽最后一口,将壶轻轻置于石阶。

此壶随我入京,今夜断链,明日不必再携。

李琎道:那你用何饮酒

李白抚剑,淡淡道:剑在,何须壶

贺知章望向城西废观方向,忽道:若真有埋伏,此去凶险。

凶险亦行。崔宗之抽出佩剑,八人同行,岂惧暗影

张旭醉步踉跄,却笑得豪迈:诗不成,便以血书!

苏晋终于开口:我耳力尚存,一路静听。

焦遂大笑:好!今夜不破阴谋,便葬于野草!

李白当先行去,步履沉稳。剑未出鞘,然锋意已动。

行至三里外,荒径分岔,左右皆通废观。李白驻足,从袖中取出那片残玉,对月而照。裂痕在月光下泛出微青,七点断折处,竟与狂草图墨点完全重合。

他伸手,指向右路。

此道有新脚印,泥中尚湿。

众人正欲随行,忽闻左路草丛窸窣。一名乞丐模样的老者拄杖而出,颤声道:几位郎君……莫往那边去……

为何李适之问。

老者摇头:昨夜有人见……黑衣人埋铁箱于观后……还画了符……

李白凝视其杖头,铁箍上刻一模糊钩形,与杀手残布暗记相似。他不动声色,只问:你何时所见

戌时刚过……老者话未说完,忽然剧烈咳嗽,嘴角溢出血丝。

苏晋眼神一凝,低声道:他舌根发黑,似中剧毒。

老者双膝一软,扑倒在地,手中木杖滚落。李白抢前一步,拾起杖头,发现内藏一空管,残留苦杏气味。

哑药与毒并用,逼其说谎。李白沉声,有人想引我们走左路。

贺知章面色骤变:左路有埋伏。

不。李白摇头,是陷阱,但非为杀我们。

那是为何

为调虎离山。他望向右路深处,真正的线索,在右路尽头。

八人改道右行,疾步穿林。废观山门残破,匾额倾颓。李白率先踏入,剑尖轻挑瓦砾,忽而顿住。

地砖缝隙间,嵌着一枚铁钉,钉帽刻痕极细,正是北斗七点一线之形。

他蹲身取出,递予张旭:此纹,与你墨点同出一源。

张旭抚钉良久,猛然抬头:这不是标记……是钥匙。

什么钥匙李琎问。

能打开某种机关的钥匙。张旭声音发紧,我曾在古碑拓本上见过类似纹路——那是前朝剑冢的启门之符。

贺知章倒吸一口冷气。

李白将铁钉收入怀中,缓缓起身,望向观内深殿。殿门半塌,蛛网密布,然地面上,竟有一行新足迹,直入黑暗。

他拔剑半寸,寒光微露。

谁先走焦遂问。

李白一步踏前,剑尖点地,声音低而冷:我。

剑影藏锋,足音沉落。

剑尖点地,寒光微露。足音沉落,碎瓦在靴底发出细响。殿内无灯,唯有月光自破瓦间漏下,斜照在倾颓的梁柱上。一行足迹蜿蜒向前,泥印尚湿,深浅如呼吸。

李白举步,剑锋轻挑蛛网,丝线断裂无声。身后七人紧随,脚步压得极低。李琎忽觉脚下一沉,踏中一块松动地砖。机括轻响自四壁传来,光影骤变——墙上月影扭曲,柱后影影绰绰似有无数人影晃动,左右回廊竟凭空多出数条岔路,皆通幽暗深处。

幻阵。李白低语,将残玉举至月光下。裂痕泛青,七处断折与先前所见墨点、铁钉纹路一一对应。他以剑尖划地,在青砖上描出一线,指向右侧窄门。

张旭却已上前,伸手抚过石门内壁。指尖触到一处凹痕,细看竟是半幅刻像:八人围坐共饮,衣袂飞扬,题曰八仙图。其中一人面容被利刃刮去,唯余衣领上一道云纹。他喉头一紧:这纹样……十年前杜陵子常穿的那件布袍。

苏晋闭目,耳廓微动。滴水声自东南角传来,间隔均匀,回音却有微滞。他睁眼:真门在左三步,石心空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