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谁是凶手-雪国列车谜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第2页)

最后,我的目光落在角落的周泽身上。他依旧平静,仿佛刚才那些激烈的指控和崩溃的情绪都与他无关。

周医生我问。

周泽缓缓抬起头,目光透过镜片落在我脸上,平静无波。十点四十左右,他的声音低沉而稳定,带着一种职业性的冷静,我在医务室。整理药品清单,准备下一站的补给。大概十点三十五分,3号车厢有位乘客突发胃痉挛,乘务员来找我。我去处理了一下,用了些解痉药,观察了大约十分钟,确认他情况稳定后,返回医务室。刚回去不久,就听到这边传来喊声。他的叙述条理清晰,时间点明确(十点三十五离开医务室去3号车厢,十点四十五左右返回),动作描述专业(处理胃痉挛,用药,观察)。他说话时,左手习惯性地搭在右手腕那块老旧的手表表蒙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凉的玻璃表面。

有人能证明您去3号车厢吗我追问。

有。周泽点点头,那位胃痉挛的乘客,姓李。乘务员小刘带我过去的,他也可以作证。另外,我离开医务室时,碰巧遇到乘务长郑先生从车头方向过来,打了个招呼。

我看向老郑。老郑立刻点头:对对!没错!顾先生,大概十点三十五吧,我正从前面巡查回来,在医务室门口碰到周医生,他说3号车厢有急症,匆匆忙忙过去了。我看着他往那边走的!

周泽的时间线似乎最为清晰,有明确的不在场人证。医务室在车厢另一头,3号车厢更远,往返加上处理时间,十点四十分时他确实不太可能出现在案发现场。

初步问话结束,疑点如同纠缠的藤蔓。林娜的激烈争吵和分手威胁,手腕的伤痕;张维精确卡在十点半离开,以及王德海指证他鬼祟的行为;王德海本人那赤裸裸的恨意和看似牢固的餐车饮酒证明;周泽那过于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每个人的说辞都像一面打碎的镜子,映照出各自的嫌疑,却又互相矛盾,无法拼凑出完整的真相。

我合上笔记本,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粗糙的封面。各位,我站起身,情况初步了解。请大家暂时不要离开自己的铺位或包厢,保持通讯畅通。我们可能需要再次询问。

林娜依旧在啜泣,张维脸色灰败,王德海重重哼了一声,周泽则平静地起身,微微颔首,率先转身离开了餐车,白大褂的下摆划过一个无声的弧度。老郑凑近我,压低声音:顾先生,您看这…有眉目了吗

还早。我摇摇头,目光投向窗外。夜色浓稠如墨,雪花被疾驰的列车卷起,在窗玻璃上留下道道转瞬即逝的白痕,像无声的幽灵在窥探。这列钢铁囚笼,正载着死者、嫌疑人和一个落魄的侦探,在暴风雪中驶向更深沉的未知。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单调而执着,仿佛在为这场刚刚拉开序幕的死亡之舞敲打着节拍。

---

豪华包厢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浓重的血腥味混合着皮革和消毒水的怪异气息,沉甸甸地压在肺叶上。我戴上老郑找来的、不知原本用来做什么的薄棉线手套,小心翼翼地避开地上那片半凝固的深褐色血泊,靠近陈建业的尸体。

死亡的气息冰冷而具体。他瘫在宽大的丝绒座椅里,头颅无力地向一侧歪斜,金丝眼镜滑稽地架在鼻梁中间,镜片后的眼睛依旧圆睁着,瞳孔扩散,凝固着最后一刻的惊愕。那根僵硬的、指向墙壁路线图的右手食指,在惨白的灯光下显得尤为诡异。我的目光顺着那根手指的方向望去——墙上那幅路线图,彩色的线条勾勒出这趟列车蜿蜒的旅程,几个主要站点用红色圆圈标出。陈建业的手指,似乎正指向其中一个站点附近的位置还是仅仅一个无意识的巧合

我强迫自己移开视线,专注于尸体本身。致命的凶器是那把黄铜柄拆信刀,深深没入左胸,位置精准得可怕,几乎正中心脏。刀柄露在外面,雕刻着繁复的藤蔓花纹,握柄末端有一个小小的、不易察觉的凹痕。伤口周围的衣物被血液浸透,颜色深暗。我蹲下身,忍着那股刺鼻的气味,仔细检查尸体的双手。陈建业的右手除了那个僵硬的指向姿势,并无明显伤痕。左手则有些不同。指甲修剪得很整齐,但食指和中指的指甲缝里,似乎嵌着一点点极其微小的、暗红色的碎屑,不像凝固的血块,质地更硬一些。

郑车长,我头也不抬地问,这刀,你认识吗列车上配的还是陈先生自己的东西

老郑站在门口,脸色依旧苍白,闻言赶紧上前一步,眯着眼仔细看了看那刀柄。这个…这个黄铜柄的…看着眼熟…好像…好像是餐车那边开酒用的!他猛地一拍脑门,对!餐车吧台!开红酒瓶塞的工具里,就有这么一把类似的拆信刀!用来割开瓶口锡箔的!平时就插在吧台的一个木架子上!

餐车!我的心猛地一跳。凶器来源指向了那个公共区域!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接触到它。

立刻去餐车确认!看看那把刀还在不在原位!问清楚今天有谁靠近过吧台,特别是十点以后!我立刻吩咐。老郑应了一声,转身急匆匆地跑了出去。

我继续搜索。包厢不大,布置奢华。小桌板上放着一个喝了一半的水晶酒杯,杯底残留着琥珀色的酒液。旁边是一个空的矿泉水瓶。我拿起瓶子看了看,普通的品牌。死者的行李不多,一个昂贵的真皮公文包放在旁边的座位上。我小心地打开,里面是几份文件、一个平板电脑、一个药盒(里面是些常见的降压药和胃药),还有一个精致的真皮钱夹,里面现金和信用卡都在。

似乎没有财物丢失的迹象。情杀仇杀还是…我脑中闪过张维被王德海指控时那惊恐万状的脸。

老郑很快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手里拿着一个手机。顾先生!问…问到了!他喘着粗气,餐车那把拆信刀…不见了!吧台小赵说,他九点多收拾的时候还在!十点以后…十点以后王老板一直在餐车喝酒,坐在吧台边!还有…还有那个林小姐!九点半左右,她也去过餐车,说要杯热牛奶,在吧台等了一会儿!张助理…张助理晚上送文件时,好像也路过吧台…对了!周医生!大概九点四十左右,周医生也去过餐车,问小赵要了点冰块,说是医务室用!

凶器被多人接触过!这条线索瞬间变得复杂。

还有,老郑把手机递给我,屏幕上是一张翻拍的照片,这是吧台原来那把刀的样子,小赵手机里存过。您看,和…和凶器是不是一模一样

照片里,一把几乎完全相同的黄铜柄拆信刀插在一个木制刀架上。刀柄末端的那个小凹痕也清晰可见。确认无疑。

另外,老郑压低声音,我让乘务员小刘悄悄去看了张助理的铺位…在他枕头底下…发现…发现了这个!他摊开另一只手的手心,里面是几张卷起来的百元钞票,还有一个小小的、用透明胶带缠了好几层的U盘。

U盘我的心又是一沉。王德海说的封口费和偷东西…难道是真的

收好。先不要声张。我低声说。这U盘里的内容,或许至关重要。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乘务员探头进来,神色紧张:顾先生,车长,查…查到了!车厢连接处的监控探头…十点二十五分左右,拍到有人进了陈先生的包厢!但是…但是那人穿着乘务员的制服外套,戴着大檐帽,帽檐压得很低…低着头…根本看不清脸!进去大概…大概三四分钟就出来了!出来的时候…好像把帽檐压得更低了,还用手挡了一下侧脸…

伪装!有人伪装成乘务员在十点二十五分进入了包厢!这几乎锁定了作案时间!因为张维声称自己是十点二十到十点半在包厢内,林娜说陈建业十点半接电话出门。如果十点二十五分有人(很可能是凶手)进入,那么张维的时间证词就存在巨大的矛盾!他要么在撒谎,要么他离开后凶手才进入。而陈建业十点半出门,很可能就是去赴凶手的约或者…那根本就是凶手离开的时间

线索和矛盾像一团乱麻,但那个模糊的监控身影和精确的时间点(十点二十五分),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提供了一个关键的坐标。凶手精心策划了这次会面,利用了乘务员的身份作为掩护。

我回到餐车,那个临时指挥部。老郑、小刘和其他几个乘务员都紧张地看着我。我把目前掌握的碎片信息在脑中飞速排列组合:

-

**凶器**:来自餐车吧台,多人接触过(林娜、王德海、张维、周泽)。

-

**时间**:关键时间点——十点二十五分,伪装者进入包厢(行凶);十点半,张维离开(声称);十点半,林娜称陈建业接电话出门(是否属实);十点三十五到四十五,周泽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3号车厢处理急症)。

-

**关键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