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柳梢沟的新书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第2页)

底下有人喊: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你个外来的懂啥?

就是,王支书在这儿的时候,都是按人头分!

侯成功的脸涨得通红,手里的文件被攥得发皱。他没想到盼了那么久的好事,会变成一锅粥。刘主任在旁边劝:小侯,要不先缓两天?

那夜侯成功失眠了。窗外的虫鸣聒噪得很,他翻着政策文件,突然想起王支书白天没说话,只是蹲在门槛上抽旱烟。

第二天一早,侯成功去敲王支书家的门。老人正在喂鸡,见他来了,往石凳上一指:坐。

叔,我搞砸了。侯成功低着头,我以为按政策办就行,没想到......

王支书把鸡食盆往地上一放,拐杖往俩盆中间一顿:你看这俩盆,一个装玉米,一个装麦麸,鸡都知道哪个爱吃。政策是死的,人的心是活的。他磕了磕烟袋锅,张老栓家房梁裂了缝,儿子在外地打工,他不好意思争;李寡妇带着俩娃,房是土坯的,可她男人以前跟人吵过架,没人替她说话。

侯成功愣住了。他手里的贫困户名单上,确实没有这两家。

走。王支书站起身,拐杖往肩上一扛,跟我挨家串户看看。

他们先去了张老栓家。老人正坐在门槛上编筐,看见王支书,赶紧往屋里让。房梁上的裂缝像条蜈蚣,从东头爬到西头。叔,您咋不报名?侯成功问。张老栓搓着手笑:村里就仨指标,比我难的人多着呢。

又去了李寡妇家。土坯墙被雨水泡得发软,用木棍支着。她正在给孩子缝衣服,见他们来,慌忙把破了洞的袖口往怀里藏。小侯书记,我家......她话没说完就红了眼。

王支书没多问,只是在本子上记着什么。走到晒谷场,碰见昨天吵得最凶的那户人家,王支书把拐杖往地上一顿:你家那年盖房时,老栓家累死累活的给你拉土垫基坑,忘了?那人脸一红,低下头没说话。

三天后,村委会再次开会。王支书把走访记的本子往桌上一放,先念了张老栓和李寡妇的情况,又说了几家确实困难的。咱柳梢沟人,不能光顾着自家。他声音不高,却没人敢插话,谁要是觉得不公,现在就说。

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槐树叶的沙沙声。最后举手表决,全票通过。

4天然气改造风波

看着村民们散场时的背影,侯成功突然明白,村里的事,不是靠政策条文就能理清的,得走进去,摸到人心的温度。他给王支书递了根烟,自己也点了一根,呛得直咳嗽。王支书笑:慢慢就会了。

危房改造的房子盖起来那天,张老栓拉着侯成功的手,往他兜里塞了把炒花生。小侯书记,你是个好娃。花生壳脆生生的,像侯成功此刻的心情。

天然气改造入户的消息在村委会黑板上贴出来时,侯成功特意用红粉笔描了三遍政府补贴70%,其余费用全村住户平摊,可底下的质疑声还是像秋收时的蚂蚱,一蹦三尺高。

施工队进场那天,挖掘机刚在村口挖了个坑,王老五就提着锄头站到了土堆上:我家门口就是主管道接头,凭啥要平摊那么多的管道钱?,几个住在村中心的随声附和着。坡上住的几户人家立马不答应了:俺们住得偏,管子用得多,再说了这是国家的政策,凭啥要我们出多余的管道钱,你要接通管道,就接到家里,不然就拉倒,谁也别想占便宜!

侯成功蹲在地上翻图纸,铅笔在主管道支管道上画得密密麻麻。施工队的老张凑过来说:小侯书记,按图纸算下来,实际用管比预算多了三成,这钱没处报啊。

正犯愁时,西头的李婶抱着孙子挤进来:我家男人走得早,俩娃上学,这入户费我实在拿不出。她怀里的孩子吓得哭起来,哭声在吵嚷的人群里格外刺耳。

更麻烦的是村东头的张奶奶,八十多了,独住一间老瓦房。侯成功上门做工作,老人家攥着门闩不松手:我一辈子烧柴火,用啥天然气?你们就是变着法儿骗我的养老钱!

那天晚上,侯成功在村委会对着预算表发呆,王支书端着碗热汤面进来:尝尝你婶子做的,加了俩荷包蛋。他指着表上的数字,住得散是咱村的老问题,当年修水渠,也是绕了十八道弯。

第二天一早,王支书带着侯成功挨家量距离。从村头到村尾,拐杖敲在地上的声音和卷尺的哗啦声混在一起。量到王老五家,老人蹲在门槛上抽旱烟,王支书把拐杖往地上一顿:你家小子在县城开饭馆,用的就是天然气,你去问问,一罐气多少钱?

量到李婶家,侯成功数了数墙上贴的三好学生奖状,往笔记本上记了笔申请特困补助。走到张奶奶家,王支书没提天然气,只是坐在炕沿上跟老人唠家常:您那灶台烟大,去年呛得咳嗽了仨月,忘了?

三天后,村委会开了场特别的会。黑板上贴出了每家每户的管道长度,用红笔标着超出部分村委会承担。王支书指着李婶和张奶奶的名字:这两家的入户费,村里从集体林的承包费里匀。他顿了顿,看向王老五,你家那点管子钱,抵得上你小子饭馆一天的煤气钱不?

人群里忽然有人笑出声,王老五的脸涨成了猪肝色,嘟囔着我回去问问我娃。

施工队重新开工时,侯成功跟着跑前跑后。李婶家的灶台改低了三寸,方便她抱孩子做饭;张奶奶家的排气管特意绕开了窗户,老人家摸着蓝火苗,眼睛笑成了月牙:这火真干净,不呛人。

等家家户户的灶台上都腾起蓝色火焰时,侯成功算了笔账,超支的管道费加上特困补助,几乎花光了村里半年的办公经费。但看着李婶给孩子煮鸡蛋时不再被烟熏得眯眼,他觉得这笔账值了。

5清水流进家户

紧接着的饮用水净化项目,侯成功有了经验。全村三百多户,散落在七道梁八道沟里,最远的赵光棍家,离水源地足有二里地。

这管子铺过去,村里的预算肯定兜不住。水利局的技术员拿着图纸叹气。侯成功想起天然气改造时的法子,挨家挨户问:愿意自己出点力挖沟的,管材钱村里多担点。

赵光棍第一个响应:我光棍一条,有的是力气!他扛着铁锹往山上走,脊梁骨挺得笔直。张奶奶让邻居捎话:我那院角的老槐树,能锯了当支架。

可麻烦还是来了。半山腰的陈瘸子家,门口有块祖传的青石,水管必须从底下过。他拄着拐杖拦着施工队:动了这块石头,我家风水就破了!

侯成功蹲在青石旁看了半天,忽然一拍大腿:咱不从底下过,绕着走!他让施工队改了路线,多费了五米管子,却保住了陈瘸子的念想。

通水那天,侯成功提着水桶挨家接水。张奶奶舀了一瓢,咕咚咕咚喝下去,抹了抹嘴:比山泉水甜!李婶给孩子洗苹果,水珠在苹果皮上滚成了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