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来自发射场的回响(第1页)
10月12日,周日凌晨三点的实验室,只剩下一盏台灯亮着。
林舟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色谱分析图,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屏幕上的曲线像一条不安分的蛇,在某个节点突然出现了一个微小的波动——这意味着,他们改进后的燃料稳定剂,在与长征火箭现有燃料系统的金属部件接触时,产生了极其微弱的腐蚀反应。
“问题出在钝化剂的配比。”苏晓晓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她刚用显微镜观察完腐蚀后的金属表面,照片上能看到几个针尖大小的凹坑,“我们加的苯并三氮唑浓度不够,002应该调到003,才能完全抑制肼衍生物对金属的腐蚀。”
林舟抬头,看见她眼下的青黑又重了些,白大褂的袖口沾着一块淡褐色的试剂痕迹——那是下午调试色谱仪时不小心蹭到的,她忙得没顾上擦。色谱仪,分析液l成分的机器。
“重新配一份,这次用003的钝化剂,再让一次全流程测试。”他关掉电脑,金属椅腿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响,惊得王磊猛地抬头,嘴角还挂着银丝:“咋了咋了?火箭发射了?”
“快了,再睡就只能在梦里看了。”
苏晓晓把药匙拍在天平上,王磊揉揉眼睛凑过来,看见试管里的稳定剂溶液发愣:“这玩意儿蓝盈盈的,像掺了洗洁精的洗澡水,真能给火箭用?”
“再胡说把你当试剂扔进去。”
林舟屈指弹他额头,王磊捂着脑袋躲到一边,举着相机对准天平:“我这是记录科研日常,等以后拿诺贝尔奖了,这些都是珍贵影像资料
——
哎苏姐,你别动,这角度拍出来像在熬魔法药水!”
苏晓晓手一抖,药匙里的粉末撒了半克,气得她抓起橡皮砸过去:“再捣乱就把你相机内存卡格式化!”
实验室里很静,只有天平的“滴滴”声和窗外偶尔掠过的夜风声。王磊突然
“哎哟”
一声,发现自已的运动鞋不知何时沾了片试剂,鞋面被腐蚀出几个小米粒大的洞:“我去!这玩意儿比我妈用的洁厕灵还猛!回头给火箭用,不会把管道蚀穿吧?”
“所以才要加钝化剂。”
林舟把新配的溶液注入试管,管壁瞬间蒙上一层白雾,“这叫以毒攻毒,懂不懂?”
“懂懂懂,就像我妈给我爸泡的药酒,又补又杀。”
王磊举着相机追拍试管,“不过这浓度要是弄错了,火箭会不会像我这鞋一样……”
话没说完就被苏晓晓一个眼刀封了嘴。
这已经是他们的感谢信
“他们说等你们毕业了,欢迎报考航天一院的研究生,他们很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张教授笑着说,眼里的疲惫一扫而空,林舟和苏晓晓拿着感谢信和观摩票,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憧憬。窗外的夕阳把天空染成了金红色,白杨树的叶子在晚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为他们鼓掌。
“对了,”张教授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你们的涡轮叶片改进方案的评审意见,几位老专家看了,都说很有想法,让你们继续完善,争取能用到下一代火箭上。”
林舟接过评审意见,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批注,最后一行写着:“后生可畏,未来可期。”
他抬头看向苏晓晓,她正低头看着那张观摩票,手指轻轻抚摸着上面的神舟五号图案。夕阳的光落在她的脸上,柔和得像一幅画。
“走吧。”林舟站起身,拿起那份涡轮叶片的方案,“去实验室。我们得赶在明天之前,把课题申请报告写出来。”
“嗯。”苏晓晓点点头,跟在他身后,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
王磊拿着那张感谢信,兴奋地在后面喊:“等等我!我也要去!我可以帮你们查资料!”
夕阳把三个年轻人的影子拧成麻花,实验室的灯又亮了,比往常更暖。王磊在整理文献时突然喊:“哎你们看!我拍的那张苏姐熬‘魔法药水’的照片,被航天论坛置顶了!标题叫《北航学子深夜研发,助力神五飞天》……”
林舟和苏晓晓凑过去看,评论区里一片惊叹。苏晓晓的脸突然红了,王磊却得意地晃着相机:“等着吧,等发射成功,咱这团队就火了!我已经想好了,就叫‘追火箭的少年团’……”实验室的灯很快又亮了起来,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像是一颗在黑暗中闪烁的星。
林舟坐在电脑前,开始写课题申请报告。苏晓晓坐在他旁边,查着涡轮泵的相关资料,偶尔抬头和他讨论几句参数。王磊在旁边整理文献,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歌。
窗外,夜色渐浓,星光点点。距离神舟五号发射,大约还有57小时。
林舟看着屏幕上“火箭发动机关键部件优化”的标题,又看了看旁边专注工作的苏晓晓,突然觉得,他们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从实验室到发射场,从图纸到星辰,这条路很长,很险,但只要身边有这样的通伴,有这样的热爱,就一定能走下去。
他的视网膜上,涡轮泵的改进图纸在静静地等待着。而桌角的神舟五号观摩票,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像是在预示着一个崭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