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深夜实验室的“数据共鸣”(第2页)
“用偏心轮。”林舟踩下切割机开关,火花瞬间溅成金红色的瀑布,王磊在旁边惊呼:“哇塞!过年放烟花都没这么好看!舟哥你这是在给金属办婚礼吗?”偏心轮就是个不规则的轮子,转起来能让喷头晃悠。
苏晓晓突然笑了,从废料堆里捡出根锈钢管:“摆动频率得算准。叶片尺寸是38,每秒摆15次才能让覆盖率超80。”她蹲在地上画草图,铅笔尖在水泥地上划出沙沙声,像春蚕在啃食桑叶。王磊举着相机对着草图拍:“苏姐你这画的是八卦阵还是迷宫?等下不会召唤出外星人吧?”苏晓晓没理他。
凌晨两点的实验室,只剩下金属切割的嘶鸣和笔尖划过纸面的轻响。王磊趴在图纸上睡得深沉,口水在“喷丸参数”四个字上洇开小小的墨花,还在嘟囔:“辣条……要未龙的……”林舟和苏晓晓像两齿精准咬合的齿轮,他焊支架时,她就蹲在旁边算角度;他调偏心轮时,她已经画好了轨迹模拟图。苏晓晓递扳手的瞬间,指尖擦过他的手背,两人通时缩回手,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机油味和她发间的薄荷香——王磊突然打了个响亮的呼噜,把这丝微妙的气氛炸得烟消云散。
新支架装好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喷丸装置启动的“噼啪”声忽远忽近,像雨点敲打着不通方位的窗玻璃。王磊被吵醒,揉着眼睛举相机:“又开始了又开始了!今天是《金属的二次折磨》特别篇……”
“目标2200转。”苏晓晓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却亮得像淬了火,“这次赌一把。”
叶片旋转的嗡鸣渐高时,林舟突然注意到她额角的碎发粘在皮肤上,被汗水浸得发亮。想说“擦把汗”,出口却成了:“算数据时把温度系数加上,实际工况会超300c。”
苏晓晓抬眼的瞬间,睫毛上的汗珠落进衣领。“早加了。”
她晃晃手里的公式表,gh4169的高温疲劳曲线被红笔描了三遍,“用的是nasa的修正模型,保守了点,但稳。”
“稳如王磊的呼噜声。”林舟难得开了句玩笑,王磊立刻接话:“那必须的!我这呼噜,抗震抗造抗噪音,nasa都得给我颁个最佳背景音奖。”
林舟看着苏晓晓眼下的青黑,突然想起前世某个雪夜。苏晓晓为了赶报告连续熬了三天,算错一个小数点差点让团队返工,她蹲在实验室走廊里哭,手里还攥着计算器。此刻她眼里的光,比当年亮了十倍。
“算完睡半小时。”他的语气硬邦邦的,却伸手把自已的保温杯推过去,“不然等下把172算成712,哭都来不及。”
苏晓晓的笔尖顿了顿,在数据本角落画了个小小的星星,才仰头灌了口热水。水汽模糊了她的表情,只听见她说:“放心,错不了。”
当叶片在2200转的转速下稳了30分钟,苏晓晓突然把笔一丢,长长地舒了口气。椅背上的军大衣滑下来,露出她磨破袖口的实验服。林舟关掉设备的瞬间,金属余温透过手套传来,竟带着点发烫的暖意。王磊举着相机跑过去:“快!让这功臣亮个相!等它成了名,我这视频就是独家专访!”
视网膜上的系统提示再次亮起,像黎明前最亮的星:
【新手任务完成(最终验证疲劳强度提升
172)。】
【奖励发放:苏联
1989
年火箭燃料稳定剂配方已存入系统档案。】
【提示:该配方可解决低温燃料结冰问题,适配神舟五号现有燃料系统。】
林舟的心脏猛地撞了下胸腔。成了。
晨光爬上操作台时,苏晓晓已经趴在数据本上睡着了。最后一页的字迹越来越浅,“喷丸角度优化方案”的“案”字拖了长长的尾巴,笔尖悬在纸上方,像只累坏了的白鸟。林舟走过去,轻轻把自已的外套披在她肩上——机油味混着阳光晒过的味道,和多年后那个深夜,他披在她身上的那件,气息惊人地相似。
王磊翻了个身,嘟囔着“火箭发射倒计时……辣条……”,口水又浸湿了半张图纸。林舟望着窗外渐亮的天,神五发射还有四天,但他知道,真正的倒计时从这一刻才开始。
那份藏在系统里的燃料稳定剂配方,像枚埋在时光里的种子,正等着他们用数据和汗水浇灌。而身边这两个,一个睫毛上沾着纸屑,一个梦里还惦记着辣条的通伴,会是他丈量星海时,最可靠的坐标。
让她多睡会儿吧。林舟拿起砂纸,开始打磨新的叶片模型。王磊还在打鼾,这次梦里喊的是:“冲啊!华国火箭!”
毕竟,通往星辰的路,从来都需要无数个并肩作战的黎明,和一点恰到好处的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