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在火箭轰鸣前(第3页)
【任务奖励:苏联
1989
年未公开的火箭燃料稳定剂配方(适配长征系列低温燃料系统)。】
【失败惩罚:锁定系统
72
小时。】
奖励里的
“燃料稳定剂配方”,像根针狠狠扎进他的记忆——前世神舟五号发射前,确实出现过一次低温燃料在输送管内结冰的险情,虽然最后排除了,但那是所有参与人员心照不宣的后怕。这种稳定剂能在-253c下防结冰,是火箭低温燃料系统的
“安全锁”。
“林舟通学?”张教授的声音拉回他的注意力,“你的方案……
还有补充吗?”
林舟抬起头,目光扫过台下那些或质疑、或嘲讽、或好奇的脸。他忽然想起15年后,张教授躺在病床上,拉着他的手说:“小林,当年我否定你的方案,不是觉得你错,是怕你太急,摔得太疼。航天这行,一步错,可能就是几十亿的损失,是人命。”
而现在,他有了摔得起的资本——一个来自未来的灵魂,和一个能提供“技术路标”的系统。
“有。”林舟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整个礼堂,“我请求使用学校的材料实验室,用现有设备,让一次简化验证。”
张教授愣住了,随即皱起眉:“现有设备?连疲劳试验机都没有,怎么验证?”疲劳试验机就是材料的
“折腾机”,专门模拟零件工作时的受力情况,反复拉、压、转,看看材料能扛多少次才坏,以此判断它结实不结实。
“用土办法。”林舟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像极了多年后那个在发射指挥大厅里,明明手心全是汗却故作镇定的总师,“老师,航天工程是从无到有的,不是吗?”
他的目光落在幕布上那个被红笔圈住的参数上,视网膜里的系统提示还在闪烁。72
小时,如果能拿到那份燃料配方……
礼堂里安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更响的议论声。那个年轻评委刚要说话,张教授抬手制止了他,看着林舟:“可以。但我丑话说在前头,实验室的设备损耗,你要负责。要是搞砸了,不仅这次比赛,你未来的实习资格……”
“我负责。”
林舟打断他,声音里带着一种不属于
22
岁的笃定,“而且,我需要一个材料学的助手。”
他的目光下意识地扫过观众席的某个位置——他记得,苏晓晓今天也来了,就坐在第三排靠窗的位置,抱着本《金属学原理》,好像对这场比赛毫无兴趣。
那个未来会指着他的材料报告骂
“理论上成立,但国内轧机精度达不到”,转头却熬夜画出适配国产设备加工图的女孩,此刻应该还不认识他。
很好。林舟心想。
一切都还来得及。来得及把那些遗憾补回来,来得及让张教授在退休前看到登月舱着陆,来得及让苏晓晓的名字,出现在更多的技术报告上。
他低头看了眼手里的设计稿,上面的参数仿佛活了过来,变成了火箭升空时的尾焰。视网膜上的系统提示还在,像一个冷静的旁观者。
72
小时倒计时,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