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5页)
王奶奶就会转头冲我眨眨眼,脸上带着洞悉一切的笑容:这小子,面冷心热!晚晚快尝尝,小陆熬汤的手艺,啧啧,比奶奶我都强!
我捧着那沉甸甸、暖呼呼的饭盒,看着陆沉默然消失在巷子拐角那挺直的背影,心里某个角落,也跟着那汤的温度,一点点暖融起来。
日子就在这被过度呵护的温暖和宁静中缓缓流淌。后背的伤口渐渐结痂、脱落,留下淡淡的粉痕。筒子楼里关于宋小雅和陈伟的议论也渐渐平息,生活似乎回到了正轨,只是邻里间的关系,因着这场风波,反而更加紧密了几分。
直到一个飘着细雪的午后。
王奶奶在厨房里忙活着包馄饨,收音机里咿咿呀呀地放着评弹。我靠在窗边的小竹椅上,裹着厚厚的毯子,手里捧着一本从李大爷那里借来的旧书,享受着难得的冬日暖阳。
【滴!吃瓜雷达侦测到‘筒子楼拆迁’重大进展!深度扫描中……】
【扫描完毕!瓜点:港商庄世寰先生已确认投资本市旧城改造项目!其私人助理将于明日抵达,重点考察‘清风巷’(即本筒子楼所在区域)!关联度分析:极高!重大转折点!】
港商考察拆迁!
我猛地坐直了身体,书啪地掉在腿上。虽然早就知道这是原书的重要剧情点,但真听到系统提示,心脏还是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起来。拆迁,意味着巨大的利益,也意味着……新的风波
王奶奶听到动静,从厨房探出头,手上还沾着面粉:晚晚怎么了伤口疼
没…没事奶奶,我赶紧捡起书,掩饰住眼底的惊涛骇浪,就是…书掉地上了。
王奶奶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没再追问,又缩回去继续揉面了。
【丫头这两天怎么总有点心神不宁的是不是吓的后遗症还没好得再炖点安神的汤…】王奶奶的心声满是关切。
我的思绪却已经飞远了。港商考察……原书里,宋小雅和陈伟就是利用伪造的遗嘱和提前收购的产权,在港商考察时跳出来搅风搅雨,最终窃取了大部分利益。现在他们进去了,但拆迁的消息一旦正式公布,这筒子楼里几十户人家,难保不会有新的宋小雅冒出来,为了利益闹得鸡飞狗跳。
不行!得做点什么!至少,要让邻居们有个心理准备,团结起来,别被有心人钻了空子!
第二天一大早,巷子口就传来了不同寻常的汽车引擎声,低沉而平稳,与巷子里常见的自行车铃声、板车轱辘声格格不入。
一辆黑色的、锃亮得能照出人影的进口轿车,小心翼翼地停在了狭窄的巷口。车门打开,一个穿着剪裁精良的深灰色呢子大衣、戴着金丝边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走了下来。他气质儒雅,眼神却带着精明的打量,正是那位港商庄先生的私人助理,吴启明。
他的出现,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池塘。
筒子楼瞬间骚动起来。家家户户的窗户被推开,探出无数好奇、惊疑、兴奋、不安的脑袋。窃窃私语声如同潮水般蔓延。
我的天!小汽车!真漂亮!
港商是来谈拆迁的吗
真的假的要拆了那我们住哪儿
能赔多少钱啊我家这屋子小,能换大房子不
会不会有人趁机压价啊
吴启明显然对这种场面习以为常。他脸上挂着职业化的、无可挑剔的微笑,在司机和一位本地政府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信步走进了巷子。他的目光如同精密的扫描仪,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斑驳的墙体、狭窄的过道、杂乱的电线,偶尔在几处结构尚好的老屋上多停留片刻。
他一边走,一边低声和旁边的工作人员交谈着,手指偶尔指向某个方向。工作人员拿着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
邻居们的心声瞬间爆炸般涌入我的脑海:
【老天保佑!多赔点钱吧!儿子等着钱娶媳妇呢!】(王大妈)
【我这屋可是祖上传下来的,地段好!没这个数绝对不搬!】(孙叔,心里盘算着一个高得离谱的数字)
【拆了也好,这破地方,冬天冷死夏天热死!】(赵阿姨)
【唉,住了几十年,真要搬,还有点舍不得……】(李大爷难得感慨)
各种心思,明晃晃地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和心底。有对未来的憧憬,有对利益的盘算,也有对故土的眷恋。气氛变得微妙而紧张。
就在这时,一个尖利的女声突兀地响起,带着哭腔,打破了巷子里表面的平静。
领导!港商老板!你们可要给我们做主啊!
只见一个穿着花棉袄、头发凌乱的女人(是巷子尾的孙婶,平时就有点爱占小便宜)猛地从自家门里冲出来,扑到吴启明一行人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开始哭嚎,我们家房子小是小,可位置好啊!采光足!通风好!祖上积德的风水宝地!可…可有人仗着有背景,想霸占我们的份额啊!领导您要明察秋毫啊!不能让我们小老百姓吃亏啊!
她一边哭喊,一边意有所指地朝着王奶奶家和我坐着的方向瞟。她男人孙叔站在门口,搓着手,眼神闪烁,想拦又不敢拦的样子。
【妈的!豁出去了!姓林那丫头现在是香饽饽,王老太和李老头都护着她!拆迁补偿肯定她拿大头!凭啥!我们家也要多分!先闹一闹,把水搅浑再说!】孙婶的心声充满了市侩的算计。
这明显是胡搅蛮缠!王奶奶脸色一沉,就要上前理论。
李大爷也放下了手里的收音机,眼神锐利起来。
吴启明和他的随行人员都皱起了眉头,显然对这种突然的闹剧感到不悦。
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
我深吸一口气,知道不能再等了!这个头不能开!否则拆迁工作一旦陷入这种无休止的扯皮和猜忌中,最终吃亏的只会是所有真心想过好日子的邻居!
孙婶!我站起身,裹紧身上的毯子,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孙婶的哭嚎和周围的议论,带着一种异常的平静,您说有人仗着背景想霸占您的份额您指的是谁是我还是护着我的王奶奶、李大爷
我的目光坦然地看着她,没有任何躲闪。
孙婶的哭嚎卡了一下,大概没料到我会这么直接地站出来,眼神有些慌乱:我…我又没指名道姓!反正…反正有些人就是占便宜!
占便宜我往前走了一步,在王奶奶担忧的目光中站定,孙婶,我记得很清楚。去年夏天暴雨,您家屋顶漏得跟水帘洞似的,是李大爷冒着雨,爬上您家房顶帮您盖的油毡布,连口水都没喝您家的。前年冬天,您家小孙子半夜发高烧,是王奶奶翻箱倒柜找出退烧药,又跑去敲卫生所的门,守了大半夜,孩子烧退了才回来。您管这叫占您便宜
我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荡在寂静下来的巷子里。每一件事,都是真实发生的邻里互助。
孙婶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嘴唇哆嗦着,想反驳又找不到词。
周围的邻居们纷纷点头,看向孙婶的眼神也带上了不赞同。
晚晚说的对!
就是!李大爷帮咱修了多少次屋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