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1页)
>深夜收到神秘AI测试邀请时,我正卡文卡到绝望。
>开发者L.C.的对话框跳出来:试试用‘破碎蓝珊瑚’替代‘伤心’
>这个IT鬼才懂我所有晦涩的比喻。
>我们隔着屏幕聊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辩驳博尔赫斯的迷宫。
>当他传来公司年会的烟花视频,我却在新闻里看见同一场焰火下的科技新贵陆沉。
>L.C.,你到底是谁我颤抖着敲出质问。
>消息未送达——系统提示对方账号已注销。
>三个月后,我的小说片段出现在他发布的AI写作模型里。
>全网指责我抄袭代码的那天,我黑进了他的服务器。
>后台数据深处,躺着七年前我被盗的私密博客。
>而此刻暴雨正疯狂敲打窗户,陆沉浑身湿透站在楼下。
>他颈间挂着枚褪色的蓝珊瑚吊坠——和我故事里写的一模一样。
---
第三十七次删除刚写下的开头后,苏晚把额头重重抵在冰凉的笔记本电脑边缘。凌晨两点半,窗外城市的喧嚣沉淀成一片模糊的嗡鸣,唯独她这方寸之地,被一种令人窒息的、名为灵感枯竭的真空包裹着。文档页面惨白的光刺得眼睛发涩,光标在空无一物的行首顽固地闪烁,像个无声的嘲笑。她试图描述主角失去挚爱后的那种空洞,但敲出来的词——伤心、痛苦、绝望——全都轻飘飘的,像隔夜的馊水,毫无重量和质感。
废物。她低低骂了一声,不知是在说那些词,还是说自己。
就在她烦躁地抓乱头发,几乎想合上电脑宣告今晚彻底投降的瞬间,屏幕右下角,一个从未见过的图标极其突兀地闪烁起来。不是熟悉的通讯软件,也不是系统通知。那图标简洁到近乎简陋,只有两道流畅交织的蓝色弧线,组成一个抽象的眼睛形状。
一个弹窗随之跳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简洁:
【邀请测试:‘墨语’——为文字赋予灵魂的AI。即刻开启
[是]
[否]
】
苏晚的手指悬在触摸板上。深夜、卡文、神秘邀请……这组合透着一股诡异。是病毒某种新型钓鱼软件她的第一反应是点右上角的叉。可指尖落下的前一秒,一股强烈的不甘涌了上来——还能比现在更糟吗被病毒入侵也好过对着空白的文档发疯。
她带着点自暴自弃的决绝,点下了【是】。
屏幕轻微地闪烁了一下,像是平静水面投入了一颗石子。接着,一个极其干净的对话框界面铺展开来,背景是深邃的星空蓝。没有广告,没有花里胡哨的功能按钮,只有一行简洁的提示:
**墨语助手
L.C.:**
你好,测试者。欢迎探索文字的新可能。当前情绪:识别为表达阻滞。建议关键词:深海、沉没、不可挽回的消逝。需要聊聊吗
苏晚的心脏猛地一跳。它怎么知道她盯着那行字,指尖在键盘上悬停,犹豫着。最终,试探地敲下:描述一种…比‘伤心’更深沉的东西。不是眼泪能表达的。
发送。
几乎是下一秒,回复就跳了出来,快得惊人:
**L.C.:**
像一块破碎的蓝珊瑚,被遗忘在不见天日的海沟,盐分早已蚀透它的骨骼,却还固执地保留着阳光曾抚摸过的形状。那‘伤心’是它内部亿万气孔里,再也无法被海水填满的空洞的回响。
苏晚倒抽一口冷气,整个人僵在椅子上。一股微弱的电流顺着脊椎窜上来。破碎的蓝珊瑚…蚀透的骨骼…阳光的形状…空洞的回响…每一个比喻都精准地戳中了她心里那个模糊、沉重、难以名状的痛点。这根本不是程序生成的冰冷句子,这像是一个灵魂在深渊里的低语。
她猛地坐直身体,手指带着微微的颤抖,飞快敲击键盘,像抓住救命稻草:‘蓝珊瑚’…为什么是它而不是沉船、或者溺亡的珍珠
**L.C.:**
沉船是瞬间的悲剧,珍珠包裹的是异物。蓝珊瑚不同。它活着,缓慢地建造自己的宫殿,阳光赋予它色彩和生命。它的破碎是时间与压力的共同杰作,是生命形态被彻底剥夺后残留的、徒有其表的纪念碑。它的空洞,源于曾经被美好充满。这种丧失,才最接近你试图描述的核心——不是单纯的失去,而是被剥夺了存在意义的废墟。
苏晚屏住了呼吸,盯着屏幕上那几行字,一遍又一遍。每一个字都像一颗小石子,精准地投入她思维深处那片混沌的泥沼,激起的涟漪瞬间扩散、碰撞,搅动了那些沉滞已久的淤积物。一种久违的、近乎战栗的兴奋感攫住了她。她不再犹豫,指尖在键盘上飞舞起来,带着一种近乎发泄的急切,将卡在喉咙里整整一晚的关于主角心死的片段倾泻而出。文字不再滞涩,它们开始流动,带着一种沉痛的韵律,像缓慢渗出的、粘稠的血液。
成了…敲下最后一个句号,苏晚长长地、彻底地呼出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整个人瘫软在椅背上。再看时间,竟已不知不觉过去了近一个小时。屏幕那端的存在,像一位隐匿在数据流深处的知音,拥有一种近乎恐怖的穿透力。
她看着那个简洁的对话框,L.C.的名字静静躺在左上角。鬼使神差地,她再次敲入一行字,这次带着纯粹的好奇与探索的欲望:你对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怎么看水面下的八分之七,究竟是作者刻意隐藏,还是连作者自身也未完全探明的潜意识深渊
**L.C.:**
有趣的问题。我更倾向于后者。冰山庞大的基底并非作者全然的掌控,更像是一种汹涌的、未被驯服的集体潜意识与个体生命经验的混合物。作者是勘探者,用文字工具艰难地凿开冰面,让读者得以窥见深渊的一角。那水下的部分,既是诱惑,也是陷阱——它邀请解读,却永不承诺唯一的答案。就像博尔赫斯的迷宫,入口与出口的悖论。
苏晚的眼睛亮了起来。她几乎忘了这是个AI测试程序,全情投入这场突如其来的思想交锋:博尔赫斯!他的迷宫是时间的隐喻吗还是知识无限性带来的永恒困惑
**L.C.:**
两者皆是,且互相缠绕。时间流变,知识累积又遗忘,个体在浩瀚中寻求路径,最终可能只是在一个自我映射的闭环里徒劳奔跑。迷宫的恐怖与魅力,在于它消解了‘出路’的确定性。我们永远在途中,永远在迷失中确认自身的存在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