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6页)
没说两句,她就被一个粗壮的男人喊走了。看起来好像是她的孙子。
人好像也不会因为做了恶事影响人生。
六十岁的时候,我在一个村里落了脚。并不是因为村子有多好,恰恰相反,是因为这个村子里充满冤魂。
这里家家户户只会有一个女孩,但凡生了第二个,就会被溺死。
我就在这里,办了学堂。教男孩,也教女孩。教他们识字,也教他们做人。
六十四岁,我收了俩女孩做弟子。
六十六岁,我写了人生最后一本小说,名为《木兰从军》。写一个叫木兰的女孩,成为将军的故事。
六十九岁,我病重。我把两个孩子喊到窗前,告诉他们,不必搞什么葬礼,只要把我埋在青山就行。我要站在高处,看这个世界。
柳翾,这一辈子,都在认认真真看这个世界。
【8】宁王有话说
我头一次看见柳翾,她只有五岁。个头差不多跟我跪坐齐平。
从小到大,我见惯了美人儿,但她那双眼睛还是让我印象深刻,顾盼生辉。
她求我把她带回家,我答应了。
她是个有天赋的女孩儿。各个方面。
过了学武的最佳时期,却依然能被看不起她的武师傅夸奖。
从来不能接触过绘画,却随手一笔就让书画名家张道子惊艳。
后来写散文、写小说,偏偏让人欲罢不能。
我跟她说我真嫉妒啊,嫉妒这不同寻常的天分。
她书评她也嫉妒我,嫉妒我这天生贵胄的身份。
怪不好意思的。
我少年倾慕过她,那样闪闪发光的人,很难不被吸引。
有一天我一时冲动差点脱口而出,被生硬地打断了,也被温柔地拒绝了。
她说她要出去看看。
我以为是不想看见我找的借口。
后来发现,我没那么重要。
没关系,看不见还可以写信。
我自私地,把属于她的画写上了我的名字。
我很清楚,她就像自由的风,而我是璀璨的玉。
尽管我们精神上有共鸣,但我们注定不会在一起。
不过,我还是尽我所能,让她这一生,都过得畅快。
柳翾,想飞,就去飞吧。
【9】后世有话说
大周太元年间,被后世称作诸神时代。那段灿烂辉煌的岁月,涌现出一大批彪榜史册的传奇人物。
比如书画双绝的大周宁王陆秀夫,其书豪放,其画清雅,千金难求;比如改革眼光超前的农家状元徐子越,他提出的青苗法,为大周盛世的到来立下不朽功勋;比如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好望角的大航海家周贺,以太监之身,七下大西洋,翻山越海,寻得产量极高的番薯,活人无数;比如从土匪变成大将军王的赵陵,一生有记录的战斗共五十七次,无一败绩,打下了整个大周朝幅员最辽阔的土地;比如一舞动京城的秦淮名妓谢春枝,美貌才艺闻名天下,曾引得皇帝大呼仙人哉!;再比如,开创山水散文记流派的柳翾。
柳翾,字慎之,号文安。大周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小说,探险家。一生走过数不清的名山大川,给当代学生留下了512篇山水游记和16本通俗小说。他文风生动诙谐,清新自然,擅长以小事写大局,用细节动人心。被誉为大周第一散文家。
他一生未曾娶妻,未有子嗣,甚至少风流韵事,故而各种各样的传言颇多。
有说他是太监的,因为他跟周贺交好,几次出海都跟他一道。真男人少有跟太监关系这么好的。又说谢春枝曾想与他春风一度,他笑而不答。温软香玉面前,还能如此坐怀不乱、清醒克制,不像是大丈夫。
有说他有断袖癖好的,对象嘛,说的最多的是大周宁王陆秀夫。理由甚至有点道理,他的画与他的散文小记总在互相呼应,基本是前后脚出来,且风格近似。不是爱侣,也是知交。且陆秀夫多次对外称赞柳翾清雅脱俗、顾盼生辉,口吻亲昵。俩人的书信往来留存至今的还有整整两大箱子。
还有极少一部分人说他是女子。因为他对女性群体一直额外照顾。他晚年每行至一地便会在那里教一段时间书,不拘年龄,不拘男女,都敞开大门。他还鼓励被家暴的女子和离,走出去,养活自己。
总之,关于柳翾的传言杂七杂八,说法极多。第二种说法流传最广,毕竟八卦是人的固有天性。
至于真的历史是什么样子,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