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3页)
王澜,她忽然合上书,下巴搁在膝盖上,侧头看他,你说,洱海的水,为什么看起来这么……不真实她的眼神有些放空,带着一丝难得的疲惫。
王澜停下笔,看向那片深邃的蓝。湖水在暮光里呈现出一种近乎梦幻的色泽,像一块巨大的、温润的蓝宝石。因为……它装着天空吧。他轻声说,目光从湖面移回她的侧脸,太干净了,像镜子。
林晓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也没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晚风带着湿润的水汽拂过露台,吹动她额前的碎发。
王澜放下铅笔,从随身的工具包里拿出一个用软布仔细包裹的小物件。
这个,他递过去,指尖有些微颤,给你的……毕业礼物。也是……实习加油礼物。
林晓疑惑地接过来,解开软布。里面躺着一枚小巧精致的银镯。镯身纤细,打磨得光滑温润,没有任何繁复的花纹,只在镯子内侧,用极其细密的微雕工艺,刻着一幅缩微的星轨图——正是那夜敦煌鸣沙山上,他们并肩看过的银河轮廓。
你……自己做的林晓的指尖轻轻抚过镯子内侧那肉眼几乎难以辨别的、却无比熟悉的星点轨迹,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震动。
嗯。王澜耳根微热,用激光微雕……练了好久。产品设计的功底加上熬红的双眼,才换来这方寸之间的宇宙。他没有说,在那些反复调试设备的深夜里,每一颗星星的位置,都让他想起她肩头的温度。
林晓沉默地看着镯子,又抬头看向他。夕阳最后的余晖落进她眼底,映出细碎的金光。她没有说谢谢,只是伸出左手,将镯子递到他面前,手腕纤细白皙。
王澜的心跳漏了一拍。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接过镯子。她的手腕皮肤微凉,触感细腻。
他低着头,全神贯注地将那圈微凉的银环,轻轻推进她的腕间。尺寸分毫不差,那圈小小的星轨,完美地贴合着她的脉搏。
林晓抬起手腕,对着渐暗的天光晃了晃。银镯在她腕间闪着幽微的光,星点若隐若现。
王澜,她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奇异的重量,像投入湖心的石子,等我们都站稳脚跟,等距离不再是问题……她没有说下去,只是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着他,眼底是洱海也盛不下的、清晰无比的期待和笃定。
王澜读懂了那未尽之言。一股热流猛地冲上眼眶,他用力点头,喉结滚动了几下,才发出声音:好。
夜幕彻底降临,洱海上升起一轮硕大明亮的银盘。月光洒在湖面,铺就一条碎银闪烁的归途。林晓靠在王澜的肩头,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月光下静谧的洱海,听着湖水轻轻拍打岸边的温柔絮语。
他悄悄伸出手,覆上她戴着星轨镯子的手腕,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她脉搏的跳动,一下,又一下,沉稳而有力,如同某种无声的誓言,敲打在他心上。指间的沙粒(旅途的痕迹)与腕间的星河(永恒的印记),在此刻交融。
第七章
鹏城潮声与京华烟云(异地升级)
荆门大学产品设计系的毕业证书安静地躺在抽屉里,上面还残留着油墨的淡淡气味。王澜的落脚点,是地图上那个更遥远的南方坐标——深圳。
南山科技园里一栋栋玻璃幕墙大厦在亚热带的阳光下闪耀着冷硬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和代码交织的亢奋气息。他入职了一家以设计驱动的新锐智能硬件公司,工位狭小,堆满了模型、图纸和不同材质的样品。
社恐的底色在新的高压环境下被无限放大。产品评审会上,面对总监和资深设计师犀利的质询,他常常大脑空白,准备好的说辞卡在喉咙里,只剩下苍白的我……我再想想。同期的实习生已经能侃侃而谈,他却像个隐形人,缩在自己的角落,只有对着建模软件时,才能找回一丝熟悉的掌控感。
手机成了唯一的救赎。林晓的微信头像,那只线条利落的卡通狼,是他灰暗格子间里唯一的光源。
林晓那边,则是另一种节奏的奔忙。北京的顶级律所,时间以分钟为单位被切割。她的狼尾鲻鱼头剪得更短更利落,一身得体的职业套装替代了复旦校园里的休闲装束。电话那头的背景音,常常是机场广播、高铁进站的鸣笛,或者深夜办公室敲击键盘的密集脆响。
今天又被合伙人骂了,合同细节抠得我眼冒金星。视频里,林晓揉着太阳穴,眼下有淡淡的青影,声音却依旧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不过,我把那个刁钻的条款漏洞找出来了!你是没看到对方律师当时的表情!她得意地扬起下巴,像只打了胜仗的小豹子。
王澜看着屏幕里明显瘦了一圈却眼神晶亮的她,心疼混杂着骄傲:别太累……注意休息。
知道啦,管家公。林晓笑起来,随手拿起桌上一杯黑咖啡灌了一大口,你呢新项目上手了吗那个…评审会还那么可怕
王澜的笑容有些勉强:还……还好。他不想让她担心,更不想在她耀眼的光芒下显得太过黯淡。
王澜,林晓忽然正色,隔着屏幕,目光锐利得仿佛能穿透他的伪装,看着我。是不是又挨批了
王澜垂下眼睫,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角一块翘起的贴皮:……嗯。说我方案不够落地,表达也不清晰。
方案落地需要经验积累,急不来。但表达……林晓放下咖啡杯,身体微微前倾,隔着屏幕凝视他,王澜,你的设计稿我见过,逻辑清晰,细节动人。你需要的是把这份清晰,用语言传递出去。下次评审前,对着镜子练十遍。想象对面坐着的不是吃人的老虎,是一堆等着被你说服的土豆!或者……是我。她顿了顿,语气放软,你就当是在给我讲你的新设计,像以前在安县,你给我讲你画的猫那样。
土豆……或者你王澜被这个比喻弄得哭笑不得,心底的阴霾却似乎被撕开了一道缝隙。
对!就当是给我讲。林晓肯定地点头,王澜,我相信你脑子里的东西。它们值得被所有人听见。别怕,说错了又怎样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回到你安静的建模世界里。但万一……你说赢了呢
她的眼神带着不容置疑的鼓励和信任,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他畏缩的神经。
深圳的夜晚闷热潮湿。王澜回到租住的狭小公寓,窗外是璀璨却冰冷的城市灯火。他打开电脑,调出那份被批得一无是处的方案PPT。
深吸一口气,他点开手机里林晓发来的最后一条语音:加油我的设计师!你是最棒的土豆说服者!
他对着屏幕,开始磕磕绊绊地练习。想象着对面坐着林晓,她托着下巴,眼神专注而信任。一遍,两遍……十遍。汗水浸湿了T恤后背,声音从最初的颤抖,到渐渐平稳,甚至带上了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试图说服她的热忱。
下一次评审会,当总监再次抛出尖锐问题时,王澜的手心依旧全是汗,心跳如鼓。他闭上眼一瞬,脑海里闪过林晓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还有那句就当是给我讲。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抬起头,迎上总监审视的目光,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努力清晰地说出了自己反复练习过的思路。虽然中途仍有卡壳,虽然逻辑还不够老练,但那份努力表达的意愿和方案本身闪光的细节,第一次真正地传递了出去。总监紧蹙的眉头,在他讲到某个巧妙的结构设计时,几不可察地舒展了一下。
会议结束,没有掌声,也没有立刻的肯定。但王澜走出会议室时,后背的衣服被汗水浸透,心里却有种奇异的、从未有过的轻松感。他拿出手机,给置顶的那个狼头头像发了一条信息:今天……好像没有变成哑巴土豆。几秒后,回复跳了出来,只有一个简单有力的字:赢!
屏幕的光映亮了他带着汗渍却微微扬起的嘴角。鹏城的灯火在窗外流淌,遥远的北京,京华烟云之下,也有一盏灯,为他而亮。这场跨越更远山海的异地恋,在现实的磨砺中,正悄然锻造着彼此更坚韧的模样。
第八章
归途(上)·
社恐设计师的高光时刻
时间在忙碌与思念中悄然滑过两年。王澜不再是那个在评审会上瑟瑟发抖的小土豆。
深圳这座城市的快节奏和高压,像粗糙的砂纸,打磨掉了他社恐外壳最脆弱的部分,露出内里坚韧的光泽。
他依旧不爱喧闹,依旧会在人群密集时下意识地绷紧神经,但至少,在属于他的专业领域,他能够条理清晰地阐述观点,甚至偶尔在部门头脑风暴中提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
他设计的几款主打人性化交互的智能家居配件,市场反响出乎意料的好,那个曾经被质疑不够落地的新人,成了设计部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林晓的名字后面,也悄然加上了律师的头衔。她在北京律所的非诉领域崭露头角,处理起复杂的跨境并购文件游刃有余,眼神中的锐利和自信比学生时代更甚,只是眉宇间那份独属于王澜的柔软,始终未曾褪去。
这天,王澜所在的团队负责的一个年度重磅新品——一款主打情感陪伴的智能桌面机器人,即将在深圳科技园的大型会议中心举行发布会。作为核心设计师之一,王澜的名字赫然印在流程单的演讲嘉宾一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