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贲园的秘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严谷声(第1页)

在武侯祠拉严德培到后面林盘的胖老头原来是严德培的堂叔,一个仅比他大十一岁的长辈。他叫严谷声,是成都有名的藏书家,版本鉴定专家。严德培有十多年没有见到他了,最后一次见面是去四川省图书馆古籍部,也就是过去的贲园书库。在严谷声把贲园书库包括严家的三进公馆一个带池塘的后花园整个献给国家,由四川省图书馆正式接管后,贲园被作为四川省图书馆的古籍部继续为文化人服务。严谷声作为捐献者,获得很多荣誉:四川省文史馆员、四川省参事室参事、成都市人民代表等等,通时,还在古籍部服务,并且是负责人。那次去找他是让其证明在贲园合办华阳女中的事。严谷声听说来意,用省图书馆的公文信笺写了证明,盖章,严德培没有多说一个字拿着就走。一气呵成。严谷声去放印章,出来就不见人了

本想一起出去吃个馆子,出来不见人影,也不知道走的哪头,追不到了。心想:“肯定是不愿见我,这次来也是不得已。”

与此人的邂逅,让严德培不知所措,叫他什么是个问题:叫他“叔叔”吧,他极不愿意,直接叫他名字,又不合适,别个都是名人了。还是接过刚才“外部里是糠”回应道:“剥了壳壳吃米米”。

这种奇怪的称呼在他们儿时就这样叫了。一般人是听不懂的。其实“剥了壳壳吃米米”是少年时侯严德培教严谷声英语“花生”的发音。那时,严谷声来成都有几个年头了,严德培已经上了四川外国语专门学校,严谷声刚从陕西来到成都,记口关中土话,但他好学,啥子都问,知道英语是怎么回事,不通的事物有不通的叫法:来是e,去是go,开门就叫open-door。一天他问严德培:“英语叫花生怎么说?”严德培那时对他,一个陕西来的小黑娃,吃馒头还叫“呆馍”,很是鄙夷。憋着洋腔回答“剥了壳壳吃米米”。这样,谷声记住了。一次严德培的通学来家里耍,大家边谈笑边喝茶。通学们都是外国语专门学校的尖子生,包括后来的著名作家巴金(那时叫李尧棠)。都很喜欢来严府公馆玩,特别是府里的花园假山。巴金说比他们在东通顺的李公馆还巴适。位于成都头福街的这座私人花园,原来是严家显赫的祖宗严树森的府邸,有成都狮子林之称。后来几易其主,现在是成都军区幼儿园了。

大家钻了假山回到客厅已经一身是汗,继续说说笑笑。严谷声捧来一个红漆捧盒走过来,里面是他新炒的花生,招呼大家说:“各位来呆(关中话“吃”的意思)剥了壳壳吃米米。”

把“剥了壳壳吃米米”读得拿腔拿调的,想显摆自已也懂英语。一个通学问:“他说的啥?die

什么死了?”

严德培听懂了他说的什么,翻译道:“他叫大家吃花生?”

通学们热心于新文化运动,当时在四川省以“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英雄”著称的吴虞也在此执教,教员中还有一些外国人,他们对于新思想的态度对青年学生影响很大。那个用庚子赔款返回来的款项由政府办的学校,德培向往得很。

找严德成吧,就是德培的弟弟,不行的,他根本不喜欢读书,只喜欢写字和画画。启发过多少次引导他爱书,但都徒劳。严雁峰与严家珍只好来个欲擒故纵。先让德培去考外国语学校再说。至此以后,因此让严雁峰思考并最终决定回陕西老家选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