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云栖深处有星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第2页)

data-fanqie-type=pay_tag>

李老汉有些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领导,家里穷,没什么好招待的,您别嫌弃。

林晚星摇了摇头,温和地说:大爷,您别叫我领导,叫我晚星就行。我就是来看看您,跟您聊聊天。家里就您一个人吗

嗯,就我一个。

李老汉叹了口气,眼神黯淡下来,儿子前几年出去打工,就再也没回来过,估计是不在了。老婆子前年也走了,就剩下我这把老骨头了。

林晚星的心猛地一揪,她看着李老汉布满皱纹的脸,看着他那双充满孤独和绝望的眼睛,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难受得说不出话来。

那您平时靠什么生活啊

过了好一会儿,林晚星才轻声问道。

就种点玉米土豆,够自己吃就行。偶尔去山上采点蘑菇,挖点草药,拿到镇上去换点零花钱。

李老汉说着,指了指墙角堆着的一些干枯的草药,这不,前几天下雨,腿又疼得厉害,也没法上山了。

林晚星注意到李老汉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不太灵便。她关切地问:大爷,您的腿怎么了

老毛病了,风湿。年轻时在山里开矿落下的病根,一到阴雨天就疼得钻心。

李老汉揉了揉膝盖,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

林晚星默默地记下李老汉的情况,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帮他解决实际困难。

离开李老汉家,他们又去了好几户贫困户家里。每一户的情况都让林晚星心情沉重:有因为妻子重病而欠下巨额债务的中年夫妇;有父母双亡,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童;还有因为残疾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年轻人……

他们的眼神中,大多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雨渐渐小了,天空露出一丝微弱的光亮。当林晚星和王铁山回到村委会时,已经是傍晚时分。林晚星脱下沾满泥浆的鞋子,疲惫地坐在椅子上,感觉浑身的骨头都像散了架一样。但她没有休息,而是立刻拿出笔记本,将白天看到的、听到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

林队长,你这第一天就跑了这么多家,真是辛苦你了。

王铁山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放在林晚星面前,快吃点东西吧,我婆娘特意给你卧了两个鸡蛋。

林晚星看着碗里香喷喷的面条和金黄的鸡蛋,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抬起头,对王铁山露出一个感激的笑容:谢谢您,王支书,也谢谢嫂子。今天真是麻烦你们了。

谢啥,都是应该的。

王铁山憨厚地笑了笑,林队长,我看你是个实在人,也是真心想为村里做事的。云栖村能等来你这样的干部,是我们的福气。

林晚星低下头,默默地吃着面条。她知道,王铁山的话既是鼓励,也是沉甸甸的责任。她暗暗下定决心,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一定要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云栖村带来改变,为村民们带来希望。

窗外,雨已经停了,天空被洗刷得格外清澈。一轮弯弯的月亮挂在深蓝色的天幕上,洒下淡淡的清辉。远处的青山在月光的笼罩下,呈现出一片朦胧的轮廓。林晚星看着窗外的夜色,仿佛看到了云栖村未来的希望。她知道,这条路注定充满坎坷和挑战,但只要心中有光,就一定能照亮前行的方向。

第二天一早,林晚星就召集了村两委的干部们开了个座谈会。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十几个村干部围坐在那张破旧的木桌旁,大多是些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脸上带着或多或少的疲惫和麻木。

林晚星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初步的扶贫计划:各位叔伯兄弟,我来到云栖村,就是想和大家一起,找出一条适合咱们村发展的路子,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根据我昨天的走访和之前的调研,我觉得咱们村可以从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入手,比如种植高山茶叶、中药材,养殖土鸡、山羊等。这些产业投资小、见效快,也符合咱们村的自然条件。

她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就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年村干部慢悠悠地说:林队长,你说的这些,以前不是没人试过。前几年,村主任就带头种过茶叶,结果因为没技术、没销路,最后全赔了。现在谁还敢再折腾啊

另一个年轻些的村干部也附和道:就是啊,咱们这儿交通不便,就算种出来、养出来了,也运不出去,卖不上好价钱。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也没力气干这些活儿。

林晚星耐心地听着大家的顾虑,没有反驳。她知道,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也是村民们不敢尝试的原因。

各位叔伯兄弟,大家的顾虑我都理解。

林晚星等大家安静下来后,认真地说,以前失败了,不代表以后就一定失败。关键是要解决技术和销路的问题。技术方面,我已经联系了省农科院的专家,他们答应会定期来村里指导。销路方面,我也会想办法联系外面的收购商,或者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至于劳动力的问题,我们可以成立合作社,把村民们组织起来,统一管理、统一经营,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合作社

王铁山皱起了眉头,以前也搞过合作社,最后因为账目不清、分配不均,闹得四分五裂。现在大家一提合作社,都有点怕了。

这次的合作社,我们一定要吸取以前的教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账目公开、透明,分配公平、合理。

林晚星语气坚定地说,我会全程参与合作社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确保每一个村民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尽管林晚星说得情真意切,但大多数村干部还是半信半疑。他们见多了像林晚星这样满怀热情而来,最终却因各种困难而灰溜溜离开的扶贫干部。

座谈会开了整整一上午,最终也没能达成一致意见。林晚星没有气馁,她知道,改变村民们的观念需要时间,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星一边继续走访村民,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一边积极联系省农科院的专家和外面的收购商。她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常常是天不亮就起床,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村部。

这天下午,林晚星正在整理走访记录,王铁山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脸色有些难看:林队长,不好了,李老汉家出事了。

林晚星心里咯噔一下,连忙问道:出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