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未命名草稿(6)(第2页)
“那杯加了两勺糖的豆浆,你其实不爱喝吧?”苏念知低头,看见白瓷杯里的热气还在袅袅地升,在晨光里缠成细细的线。
杯沿的糖渍被风吹得发脆,像层透明的壳,轻轻一碰就能碎成渣。
“你总说太甜,会腻着嗓子,练声的时侯容易起痰。”
“但你喜欢啊。”颜书晴拿起杯子,杯底的小瓷花在光下看得格外清楚,是她高中时用的那只,边缘磕掉了一小块,却一直没舍得扔。
她把杯子递到苏念知嘴边,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唇角,像根细弱的羽毛扫过紧绷的琴弦,带起一阵微麻的痒,从嘴角一直窜到耳根。
“高三那年你冲的咖啡,我其实也觉得太苦,苦得舌尖发麻。可看着你往里面丢三块方糖时,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连睫毛上都沾着光,就觉得……苦点也没关系,甜都跑到你眼睛里去了。”
苏念知抿了口豆浆。
甜腻的暖流从舌尖漫到心口,像小时侯被颜书晴捂在怀里的毛衣,带着对方的l温,把整个人都裹得严严实实。
她看见颜书晴的指尖沾着点糖渍,正无意识地在琴键上画着圈,糖渍融化在冰凉的琴键上,留下浅浅的痕。
忽然就想起天台栏杆上的夕阳,也是这样一点一点往下淌,把铸铁的花纹染成蜜糖色,把所有藏在影子里的等待,都浸得甜丝丝的。
窗外的银杏叶又落了几片,打着旋儿飘进屋里。
有片恰好落在摊开的谱子上,盖住了“小麻雀”那三个字。
叶片边缘还带着点青黄,叶脉清晰得像绷紧的琴弦,在晨光里透着淡淡的绿。
苏念知伸手去捡,指尖和颜书晴的碰在一起。
两人都没躲开,就那样让手交叠着,放在《晚风与星》的结尾处。
颜书晴的指腹贴着她的手背,能清晰地感受到她脉搏的跳动,像小提琴弦被轻轻拨动时的震颤,一下一下,都踩在乐谱的节拍上。
阳光忽然从云层里钻出来,金闪闪的,透过窗棂落在她们交叠的手上。
指缝间的影子被拉得细细的,织成一张网,把记室的栀子香、豆浆的甜气,还有琴谱上没写完的旋律,都网在了里面。
苏念知忽然拿起琴弓,马尾轻轻搭在琴弦上,松香末簌簌往下掉。
颜书晴的手指也跟着落在琴键上,指尖的糖渍在白键上留下个浅淡的印子。
小提琴的旋律先起,像条银线悠悠地飘起来,比刚才更柔些,带着点撒娇似的颤音。
紧接着,钢琴的音符跟了上来,像溪水漫过圆润的鹅卵石,叮叮咚咚的,把小提琴的调子轻轻托着,不让它飘得太远。
两种声音缠在一处,在老琴房的木梁间打着旋,把那些藏了许多年的暖——雪天里颜书晴揣在怀里捂热的毛衣,天台栏杆上共享过的润喉糖,琴谱边角上互相画的小太阳,还有此刻交叠在琴键上的手——都酿成了淌不完的甜。
琴盒放在墙角,上面的小太阳被晨光晒得发烫。
苏念知看着那片被岁月磨软的毛刺,忽然明白,有些等待从来都不是单向的。
就像星子总会落在谱子里,风总会吹回熟悉的地方,而她和颜书晴,不过是绕了点远路,终究还是在老琴房的晨光里,把当年没说出口的“别走”,变成了此刻的“我在这儿”。
后来的每个清晨,老琴房的门都虚掩着,像在等谁推门进来。
里面总飘出栀子香和豆浆的甜,还有小提琴与钢琴的旋律,像溪水一样,在时光里慢慢淌着。
春天的时侯,窗台上的栀子花开得热闹,花瓣落进翻开的谱子里,被音符压成了干花;冬天落雪的清晨,暖气片上总搭着两条洗得发白的围巾,一条带着松香味,一条缠着栀子香,像两只相依取暖的小兽。
天台的栏杆上,偶尔会留下两只并排的手印。
指腹的温度把铸铁的花纹焐得发暖,被夕阳染成蜜糖色,像两枚被岁月反复摩挲的玉,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有次苏念知指着最深的那道指印笑:“你看,你的食指比我的长半节呢。”
颜书晴握着她的手往栏杆上按,让新的手印叠在旧的上面,声音被风吹得软软的:“这样就分不清了。”
风穿过天台,带着银杏叶的清苦和远处琴房飘来的旋律,把所有的日子都吹成了暖融融的样子。
就像此刻落在琴谱上的阳光,不急不躁,慢慢淌着,要把往后的岁月,都酿成比豆浆更甜,比松香更绵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