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朱标,你不能死,大明还不够大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三个月的圣旨(第2页)

人、财、物,只要东宫能拿出来的,你尽管开口。”

看到朱标如此迅速地进入了角色,朱橚心中一宽。他要的就是这个态度。

“我需要三样东西。”

朱橚伸出三根手指,“第一,一个地方。一个绝对机密、与外界隔绝,和基础设施又必须完备的工坊。

第二,一批人。我要大明最好的铁匠、火药匠、还有能打造最精密机巧的木匠和铜匠。

我需要工部和军器局的全力配合。

第三,一样权力。”

“什么权力?”

“一道能让我调动这些人、使用这些地方的凭证。

最好,是能代表太子,甚至是……代表父皇本人意志的凭证。

”朱橚一字一句地说道,“因为我要让的事情,很多都会超出常规,我需要最高授权,来堵住所有人的嘴。”

朱标在殿中来回踱步,大脑飞速运转。

他不再是那个凡事都要问“为之奈何”的仁弱太子,而是在主动地思考破局之法。

片刻之后,他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地方,我来解决。

京郊有一处皇家围场,内里有一座废弃的炼丹别院,是前朝皇帝留下来的,地方偏僻,守卫森严,正适合你。

人,也好办,我可以立即拟定手谕,从工部和军器局抽调最好的匠户。”

“至于权力……”朱标沉吟道,“由我出面,直接向父皇上奏。

就说……我听闻五弟于格物之学颇有心得,又感念我大明将士戍边之苦,现有火器威力不足,因此,我恳请父皇恩准,在东宫属下,成立一处‘军器格致院’,由我亲自总领,命五弟为副手,专职研发新式军备。

如此一来,师出有名,名正言顺。”

这套说辞,几乎是“特别审理司”模式的翻版。

将朱橚这把“利刃”再次置于太子总领的“刀鞘”之中。

朱橚点了点头,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由朱标出面,比他自已去求要好上一百倍。

……

当天下午,朱标的奏请就送到了朱元璋的御案上。

朱元璋看着奏折,脸上露出了一丝玩味的笑容。

好啊,真是好。

这才过了多久,他的太子就已经学会举一反三了。

标儿不再是那块需要人推着才肯动的玉,他开始主动地去思考如何运用权力,如何将他那个神秘的弟弟,牢牢地绑在自已的战车上,变成自已手中的一张牌。

兄弟通心,储君善任。

这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局面吗?

那个老五,就像一条凶猛的鲶鱼,被他扔进了东宫这个看似平静的池塘里,竟真的激起了他太子儿子的斗志和权术。

“准了!”朱元璋提笔批复,语气中透着一股罕见的快意。

他不仅准了,还给了超乎朱标请求的优待。

他下旨,将整个京郊围场都划为“军器格致院”的禁区,由禁军中最精锐的羽林卫负责外围警戒,任何人不得擅入。他还从内库拨出十万两白银,作为研发经费。

最后,他从御案上拿起一枚令牌,递给了身旁的太监。

那是一枚纯铜打造的腰牌,入手冰凉,正面刻着四个篆字——“军器监造”,背面则是一行更小的字:“如朕亲临,便宜行事”。

“把这个,连通咱的批复,一并送到东宫。

告诉太子,也告诉周王,”朱元璋靠在椅背上,眼中精光闪烁,“咱的人和钱都给了,三个月后,咱要看到东西。咱的耐心,是有限的。”

当那枚沉甸甸的铜牌送到朱橚手中时,他仿佛能感受到上面残留的,来自那位铁血帝王的l温与意志。

这块令牌,是无上的权力,也是一道催命的符咒。

他抬头望向窗外,天色已近黄昏。三个月的倒计时,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