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朱标,你不能死,大明还不够大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来自朱元璋的“目光”(第2页)

但你又‘担忧’,三法司按部就班,恐耗时日久,让宵小之辈有可乘之机。

你把自已所有的‘担忧’和‘无能’都摆出来,姿态要放到最低。”

朱橚的嘴角勾起一抹弧度:“最后,你再‘诚惶诚恐’地提出一个‘不成熟的建言’:是否可暂设一司,由三法司巨头领衔,再择选一二干练酷吏以作鹰犬,寻一两名戴罪知情者以作引线,如此,或可……迅速厘清案情。

奏折的结尾,要反复强调,此乃你‘病中胡思,愚钝之见’,一切皆请父皇定夺。”

“如此一来,整个方案听上去,就不再是一个主动的、充记攻击性的权谋,而是一个‘无能太子’在走投无路之下,绞尽脑汁想出的一个‘笨办法’。

父皇看了,只会觉得你坦诚、恭顺,虽能力不足,却懂得变通,更重要的是,你把最终的决定权,毫无保留地交还给了他。

他会觉得,这头猛虎的项圈,依旧牢牢攥在他的手里。”

一番话说完,文华殿内落针可闻。

朱标怔怔地看着朱橚,心中的震撼已无以复加。

他终于明白,真正的权谋,不是张牙舞爪,而是润物无声。

它将最锋利的刀刃,包裹在最谦卑的言辞之中。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有任何犹豫,提笔挥毫。这一次,笔锋稳健,一气呵成。

……

乾清宫内,朱元璋正翻看着一份来自锦衣卫指挥使蒋瓛的密报。

密报上没有写任何关于谋逆的罪证,通篇都是一些让他匪夷所思的记录。

“……周王殿下回京后,命人在其府中别院,建一工坊。

坊内器物,多为琉璃所制,形状怪异,有名为‘烧瓶’、‘冷管’者。坊中终日以炭火加温,气味刺鼻……”

“……王府采买,近日大量购入寻常沙石、海中藻灰(苏打)、硝石等物,用途不明。

另,周王曾亲手绘制图纸,命工匠烧制一批透明度极高之琉璃片,薄如蝉翼……”

“……臣冒死潜入其书房,发现大量图册。

其中一册,竟绘有人l骨骼、血脉、五脏六腑之详图,其精细之处,远超历代医书典籍,几如亲眼剖视活人。

另有笔记数本,书写符号诡异,不成文字,倒似天书符箓……”

朱元璋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剖视活人?天书符箓?

这些描述,让他想起了民间传说中那些炼制长生不老丹的方士,或是搞些厌胜之术的巫师。

可老五又不像。

他从不谈神仙鬼怪,嘴里冒出来的,尽是些“病菌”、“血管”之类的新鲜词。

就在他沉思之际,太监将朱标刚刚呈上的奏折送了过来。

朱元璋展开奏折,目光一扫而下。

起初,他的表情是平淡的。

看到朱标痛陈已过,说自已“德薄能鲜”时,他嘴角甚至闪过一丝讥讽。

标儿还是太软弱,一道旨意就能吓成这样。

但当他继续往下看,看到奏折中那段关于“暂设一司,分设酷吏、引线”的建议时,他的眼神骤然凝固了。

他那靠在龙椅上的身子,猛地坐直,前倾。

整个奏折的行文谦卑恭顺,将这个建议包裹在层层“愚钝之见”和“病中胡思”的外衣之下,姿态低到了尘埃里。

但朱元璋是何等人物?

他一眼就撕开了这层伪装,看到了其内里那闪烁着寒光的、无比精妙的权力架构!

制衡、分化、驱虎吞狼、借刀杀人……

这套玩法,太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