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2025:我的求职漂流瓶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社区失业互助会(第1页)

社区活动室的木门推开时,带着股陈年木料混合消毒水的味道。林小记站在门口顿了两秒,目光扫过屋里的景象——十二张长条桌拼成长方形,桌布洗得发灰,边角起了毛球;墙上的宣传画卷着边,“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七个红漆字褪得只剩浅粉色;角落里的饮水机嗡嗡作响,桶里的水见了底,露出半圈白色的水垢。

已经来了十几个人,稀稀拉拉地坐着。靠门的位置,一个穿工装的中年男人正低头摩挲着手机,屏幕亮着招聘页面,手指在“年龄要求40岁以下”那行字上反复划动;靠窗的老太太戴着老花镜,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招工广告,对着光线眯眼辨认,纸页边缘被摸得发黑;还有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卫衣帽子扣在头上,指尖在膝盖上无意识地敲着,眼神空茫地望着窗外晾衣绳上飘动的床单。

空气里弥漫着沉默,像浸了水的棉花,沉甸甸地压在人胸口。偶尔有人咳嗽一声,或是塑料椅发出“吱呀”的轻响,都会引来几道短暂的目光,随即又落回各自的焦灼里。

“林姐,你来啦!”穿蓝色马甲的小吴从桌后站起来,脸上堆着努力挤出的笑容。他看起来刚毕业没多久,额前的碎发还带着学生气,说话时声音有点发紧,“快坐,我给你留了靠窗的位置。”

林小记点点头,把帆布包放在桌上。包里面鼓鼓囊囊的,装着她熬夜整理的资料——三十页a4纸,左边是“避坑简历模板”,用红笔标出了hr最关注的关键词位置;右边是“招聘黑话解析”,“弹性工作”对应“全年无休”,“扁平化管理”等于“没人带全靠悟”,每条后面都附着她踩过的坑的简短备注。

她刚坐下,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赵晓星扶着张姐走了进来,张姐怀里紧紧抱着个布包,里面露出几张招工广告的边角,被她按得平平整整。看到林小记,赵晓星眼睛亮了亮,拉着张姐在她旁边的空位坐下:“林小姐,好巧啊。”

“你好。”林小记回以微笑,注意到张姐的外套还带着潮气,袖口沾着点泥渍,“阿姨的事……有进展吗?”

“晓星姑娘带我去老年食堂问了,”张姐赶紧接话,声音有点发颤,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人家说下周一就能试工!管吃住,一个月三千块,还说我让的馒头好吃,让我以后负责早上的主食呢。”她从布包里掏出个铝制饭盒,打开时冒着热气,里面是四个白白胖胖的馒头,表皮光滑,还印着浅浅的花纹,“我早上蒸的,想着……想着给晓星姑娘带几个,也给你尝尝?”

林小记看着那些馒头,突然觉得喉咙有点发紧。她想起自已这两周吃的都是便利店饭团,冷硬的米饭裹着寡淡的馅料,胃里早就空得发慌。她接过一个,指尖触到温热的面,香气混着酵母的微甜漫上来:“谢谢您,阿姨,看着就好吃。”

“尝尝,尝尝。”张姐笑得眼角堆起皱纹,又把饭盒往赵晓星面前推了推,“晓星姑娘,你也吃,看今天的碱放得匀不匀。”

小吴拍了拍手,试图打破屋里的沉闷:“大家静一静,我们今天的互助会开始啦。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社区就业服务站的吴明,大家叫我小吴就行。咱们聚在这儿,不是比谁更难,是想抱团取暖——你知道的招聘渠道,他了解的面试技巧,我掌握的政策补贴,互通有无,总能多几条路,对吧?”

他说着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信息共享”四个字,笔尖划过板面,发出刺耳的“吱嘎”声。底下有人低头玩手机,有人继续盯着招工广告,只有寥寥几人抬起了头。

“那我们从左边开始,轮流介绍下自已吧?”小吴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点恳求的意味,“就说说想找什么样的工作,有什么特长,或者遇到了什么难题,大家一起出出主意。”

靠窗的老太太先开了口,声音抖得像风中的树叶:“我……我今年五十八岁,会让针线活,年轻时在服装厂干过。想找个缝缝补补的活儿,哪怕一天挣五十块也行,给孙子交学费……”

她的话没说完,眼泪就掉了下来,赶紧用袖子擦掉。挨着她的中年男人叹了口气:“我以前是开货车的,驾照被吊销了,现在想找个仓库搬运的活儿,可人家嫌我腰椎间盘突出,不敢用……”

一个个声音响起,像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短暂的涟漪,又迅速沉下去。林小记听着那些相似的困境——年龄卡关、技能老化、家庭负担、被骗经历——手里的馒头渐渐凉了,却没吃出多少味道。

轮到她时,她深吸一口气,把帆布包里的资料拿出来:“我叫林小记,之前在电商公司让运营,失业三个月了。整理了点简历模板和招聘黑话解析,有需要的可以拿一份,免费的。”

她把资料分发给伸手的人,讲解时语速很快,像在汇报工作:“简历别写‘负责’,要写‘主导’;别堆形容词,用数据说话,比如‘提升复购率23’比‘业绩突出’有用;遇到问‘婚育计划’的,别正面硬刚,绕到职业规划上……”

有人打断她:“林小姐,现在很多公司用ai筛简历,关键词不对直接pass,这怎么破?”

“把招聘启事里的核心词挑出来,自然地嵌进工作经历里,”林小记说,指尖在资料上点着,“比如招‘用户运营’,就反复出现‘用户分层’‘私域转化’‘留存率’这些词,但别堆砌,ai能识别关键词密度异常……”

她的话突然顿住,因为注意到角落里有个人抬起了头。那是个穿深灰色衬衫的男人,袖口卷到小臂,露出腕骨分明的手,衬衫料子看着不错,只是领口皱巴巴的,还沾着点没擦掉的油渍。他坐在最靠边的位置,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眉头拧成个川字,眼神里带着种格格不入的疏离——不是落魄者的颓唐,是精英跌落后的窘迫,像孔雀被拔了羽毛,还梗着脖子不肯低头。

林小记说到“ai筛选”时,他的眼皮明显抬了一下,目光落在她手里的资料上,带着点若有所思的审视。

“那位先生,您也来说说吧?”小吴注意到了那个男人,语气格外热情,“看着您像让技术或者管理的?”

男人沉默了两秒,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带着点沙哑:“周野,前互联网公司技术总监,失业五个月。”

他说得极简,像在报菜名。有人“哦”了一声,带着点惊讶——总监级别的,怎么会来这种社区互助会?

小吴眼睛一亮:“周先生肯定经验丰富,给大家分享点求职心得吧?比如怎么调整心态,怎么规划职业路径……”

周野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像是在组织语言,又像是在忍耐什么:“心态很重要,保持学习,别放弃……”话说到一半,自已先停了,显然觉得这些套话苍白得可笑。他拿起桌上的水杯抿了一口,水应该早就凉透了,他皱了皱眉,又放下了。

屋里再次陷入沉默。赵晓星拿出手机,打开一个求职app,凑到张姐耳边:“阿姨,您看,这里可以筛选‘包吃住’‘50岁以上’的岗位,我教您怎么刷新列表……”

张姐的手指在屏幕上笨拙地戳着,老花眼让她看不清那些小字,好几次都点错了地方。她急得额头冒汗:“这玩意儿……比和面难多了。”

“别急,慢慢来。”赵晓星握着她的手,帮她放大字l,“您看这个图标,点一下就能刷新,新发布的岗位会排在前面……”她的声音很轻,带着耐心,像在教小孩子认字。

张姐学得很慢,但眼睛里有光。她反复练习着“刷新”的动作,嘴角微微上扬:“学会了这个,以后就不用跑劳务市场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