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饮中八仙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第1页)

暮春三月,曲江池畔柳色如烟。

长安城南的曲江别院,朱门半启,丝竹声随风飘出。宴席已开三巡,杯盏交错间,七位名士围坐庭中,酒意正酣。贺知章执壶而笑,李适之击案为节,崔宗之舞剑助兴,张旭挥毫泼墨,苏晋闭目听音,李琎举杯邀月,焦遂谈笑风生。八仙之名尚未落定,然风流气度已聚于此。

唯缺一人。

门外石阶上,一袭青衫男子踏月而来,腰间悬一旧酒壶,壶身刻着陇西李氏四字,斑驳古朴。他步履从容,眉宇间有山河未平之色,正是刚从蜀道入京的李白。

守门小厮斜眼打量,见其风尘仆仆,衣不华贵,拦于门前:宴中皆贵客,闲人不得入。

李白不恼,仰头望月,忽而朗声吟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声如裂云,震得庭中丝竹一滞。

第二句再起: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满座皆惊。贺知章手中的酒杯微微一颤,酒液溅出。

他霍然起身:此声清逸出尘,非谪仙不能有!说罢拂袖而出,亲迎至阶前。

太白公果然不负盛名!贺知章大笑执手,老夫久闻君诗如剑,今日一见,方知剑气穿云!

李白拱手还礼,神色淡然:晚生来迟,幸未误宴。

那小厮面红耳赤,低头退下。

角落门廊暗处,一道黑影悄然隐去。方才李白解下酒壶递与仆从时,那人目光如钉,死死盯住陇西李氏四字,随即缩入夜色,不留踪迹。

庭中灯火重燃,酒香再沸。

李适之举杯提议:今八贤初聚,何不以酒为题,限三巡成诗胜者,当为席上之首。

众人应和。崔宗之率先提笔,顷刻写就《饮中行》一首,辞采飞扬,满座叫好。李琎抚掌:崔兄此诗,真可醉倒长安!

轮至李白。

他不语,连饮三觥,酒液顺唇而下,染湿青衫。提笔落墨,笔走龙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写至此,笔锋微顿。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最后一句落下——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满座寂然。

烛火忽闪,东壁墙上人影晃动,似有黑影掠过窗纸,又倏然不见。唯有李白眼角微动,察觉那一瞬的异样。

张旭猛然拍案而起:好一个‘对影成三人’!诗中有酒,酒中有魂,此诗压尽群贤!

苏晋默然起身,亲自为李白斟满新杯。李琎举盏高呼:太白诗中藏天地,当浮一大白!

八人齐声喝彩:诗压群贤!

酒意更浓,豪情翻涌。焦遂起身提议:八仙初聚,岂可无盟不如共饮同心酒,以玉壶传盏,结金兰之义!

仆人捧出一尊白玉壶,通体无瑕,乃是宫中旧物。贺知章亲手注酒,自首座传起,一圈流转,终至李白手中。

指尖触壶,温润生光。

就在李白举壶欲饮之际——

啪!

玉壶骤然碎裂,酒液泼洒案前,如血溅落。

全场一静。

焦遂脸色发白:此壶乃结义信物,碎则不祥……

李白却不动怒,俯身拾起一片残玉,神色沉静:壶碎酒不散,八仙心更连。

他将残片高举,朗声道:诸君皆豪杰,何须器物为证酒在人心,情在肝胆,纵使片瓦残杯,亦可共醉千场!

话音落,满座轰然称善。

贺知章抚须大笑:妙哉!反得真趣,何须拘于形器当即命换粗陶大碗,重斟烈酒。

众人再度举杯,笑声震天。

唯有李白低头凝视残片堆中那半枚刻痕——玉壶内壁,一道暗纹如断裂剑痕,隐于裂隙深处,似非天然。

他指尖轻抚,眉心微动。

宴至更深,张旭醉意上头,取巨笔蘸浓墨,在素白屏风上狂书八仙图三字。笔走龙蛇,墨迹飞溅,忽而笔锋一滞,一点浓墨脱毫而出,落在仙字右下,如星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