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灰烬之上,星河重启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天台倒数(第1页)

北京的七月,夜晚也是闷的。

林羡把最后一罐啤酒抵在额头,冰凉的铝皮很快就被皮肤蒸出雾。他坐在天台边缘,两条腿悬在二十层外,像两根被遗忘的电线,晃啊晃,碰不到任何东西。脚下是东四环的车流,尾灯拖出长长的红绸,像给城市送葬的挽联。

手机里,银行短信一条条叠上来,绿色的数字前面全是负号。最后一笔是今天下午——“信用卡欠款已逾期92天,累计人民币400,08762元。”他笑了一下,原来人到绝境时真的会数小数点后面的位数,好像多看一位,债就能少一点。

风从领口灌进去,汗却还在往外冒。二十米外,铁门“咣当”一声被推开,一个穿外卖制服的男孩探头,“哥,你的烧烤。”

林羡摆摆手,“送你了。”

男孩犹豫两秒,拎走塑料袋,门又合上。空气重新安静下来,只剩耳机里循环的《birthday》。朴树唱“生日快乐”,他跟着哼一句,才发现自已跑调跑得离谱,像一把钝锯来回拉神经。

他把手机横过来,点开备忘录。

“遗书”文件夹里已经躺了四份,每一份都写不超过三行——他怕写长了,就舍不得死。

第一份:

“爸,别喝酒了,肝癌很疼。”

第二份:

“妈,对不起,我还是没长成你希望的那种人。”

第三份:

“听听,哥把画板卖了,钱在枕头底下,别再割腕。”

第四份:

“顾雪,如果当年我勇敢一点,你会不会就不用失踪。”

手指在屏幕上方悬了很久,最终没落下第五份。

他关掉备忘录,打开相册。最新一张照片是医院走廊,母亲躺在推床上,白被单拉到下巴,像一截被削断的蜡。那天医生摘下口罩说“准备后事”,他第一反应是掏出手机拍照——他怕以后梦里找不到证据,证明母亲真的来过。

照片时间停在2024年5月13日14:26。

两个月零十四天后,他在这里,用啤酒罐的锯齿边缘在手腕上划浅浅的十字,血珠渗得慢,像被高温蒸干了欲望。疼吗?好像只有麻木。

他把罐子抛下去,过了很久才听见“哐”一声,被车流吞没。

微信弹出提示音。

【17岁的你邀请你加入群聊“17岁避难所”】

林羡眯起眼。微信昵称“17岁的我”用的是初中校服照,像素糊得像油画,背景是2009年的老操场。他点进群聊,群里已有两个人——

“17岁的我”

“顾雪”

群公告只有一行字:

“距离退学还有0天。”

他心脏突然重重一跳,像被人在胸腔里踢了一脚。

顾雪的头像也是十七岁,马尾辫,白色耳机,笑得像夏天刚切开的西瓜。他认识这个笑容——2014年7月27日,她最后一次在校门口朝他挥手,然后消失在巷口。再后来,新闻里说“知名调查记者顾雪于2022年神秘失踪”。

手指在“发送消息”框里抖,却打不出字。

屏幕右上角的时间跳到23:59。

耳机里的歌正好唱到“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他从天台边缘站起来,脚底的水泥烫得像烙铁。

下一秒,手机闹钟响起——00:00。

屏幕瞬间白得刺眼,像有人在里面点燃镁光灯。

失重感猛地攥住他,耳膜“嗡”一声闭合,世界被抽空成真空。

啤酒罐在天台边缘打转,最后“当啷”坠下去。

而林羡,也跟着那股白光,一头栽进了十七岁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