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九叔世界:草木仙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第2页)

“这叫‘资源循环’。”林奇给明叔解释,指着染坊废水浇灌的变色花,花瓣正从粉红变成靛蓝,“废水对别人是废料,对咱的花是养料。周老板用废水换花瓣,咱用花瓣换姑娘们的胭脂水粉,胭脂水粉的残渣又能当肥料,多划算。”

明叔似懂非懂,却觉得这法子厉害:“照你这么说,以后咱啥都不用买了,光用别人的‘废料’就能种出宝贝?”

“差不多。”林奇笑着说,心里却在规划更大的“交易网”——让任家镇的百姓用自家产出的东西(粮食、布料、手艺)换灵植,再把多余的灵植通过明叔卖到其他镇,换回义庄需要的东西(硫磺、朱砂、草药种子),形成一个闭环。就像菜田的生态系统,万物相生相济,生生不息。

秋生看着林奇用换来的铜铁让镇上的铁匠打了新锄头,用换来的布料让王寡妇给大家做了新衣裳,终于忍不住在吃饭时问:“你这卖草的本事,比师父画符还管用?上次师父去邻镇做法事,来回三天才换了两袋米,你这倒好,坐在家里就有人送东西来。”

“各有各的用。”林奇递给他一株刚培育的“醒酒草”,叶片边缘带着锯齿,散发着柠檬般的清香,“给你,下次喝多了嚼嚼,能醒酒。这是用薄荷和葛花嫁接的,效果比你偷偷喝的醒酒汤强十倍。”

秋生半信半疑地收下,揣在怀里。没过几天就跑来找他,脸上带着惊奇:“真管用!昨天跟镇上的二愣子拼酒,他喝了三碗就醉成烂泥,我喝了四碗,嚼了这草不到一刻钟就清醒了!再给我来几株,我要拿去跟他再比一场!”

林奇笑着又拔了几株给他,心里却在盘算——醒酒草的需求或许能开发开发,镇上的酒肆、饭馆应该都用得上,下次可以跟他们换些酒糟,用来发酵肥料正好。

这天傍晚,林奇正在给灵植浇水,九叔突然叫他去堂屋。只见供桌正中摆着个精致的紫檀木盒,打开后里面铺着红绒布,放着三枚晶莹剔透的“聚气丹”——丹药泛着淡淡的金光,散发着浓郁的灵气,是修道人用来辅助突破境界的珍品,一枚就抵得上普通人家半年的用度。

“这是崂山的清风道长托人送来的。”九叔指着丹药,眼神里带着赞许,“他用十株百年聚气花,换了你培育的‘悟道茶’。说这茶泡出的水带着雷灵气,能让他打坐时心无杂念,比聚气丹还管用,前几日已经突破到‘引气入体’中期了。”

林奇愣住了——悟道茶是他用千鹤师叔送的雷荆草根须改良的茶树,吸收了雷灵气,冲泡时会散发淡淡的雷光,确实能提神静气,没想到竟能换这么贵重的丹药。他能“听”到茶树叶在枝头欢呼:“我们帮道长突破了!好厉害!”“下次要吸收更多雷灵气……”

“你看,”九叔的声音带着笑意,“灵植的价值,不在多少铜钱,而在是否能帮人解决难处。你用草木之道济世,比单纯卖钱更有意义。就像这悟道茶,能助同道精进,便是大功德。”

林奇点点头,心里豁然开朗。他想起那些用灵植换来的粮食救了饥荒的人家,想起防鼠藜根让王掌柜的铺子免遭损失,想起悟道茶能帮道长精进修为……这些才是灵植交易的真正价值,比任何铜钱都珍贵。

为了让交易网更规范,林奇在义庄门口搭了个小棚子,挂着块木牌,上面写着“灵植交换处”。他还画了张“交换价目表”,用炭笔写在竹篾上:

-

安神草一把:可换糙米半斤粗布一尺柴禾一捆

-

防鼠藜根粉一斤:可换猪肉半斤符纸五张鸡蛋十个

-

提神薄荷一束:可换笔墨一套蔬菜三斤糖果二两

-

悟道茶一两:可换丹药一枚法器碎片珍稀种子

价目表旁边还画着个简易的“需求登记册”,谁需要什么灵植、什么时候要、能用什么换,都记在上面,一目了然。文才自告奋勇当“账房先生”,每天拿着毛笔在册子上写写画画,倒也像模像样。

有天傍晚,任家镇西头的刘婆婆拄着拐杖来,抹着眼泪说她孙子生了怪病,浑身发烫,药铺的大夫都束手无策,想用家里仅有的一篮鸡蛋换些能退烧的灵草。林奇看她篮子里的鸡蛋都带着裂纹,显然是攒了很久,心里一软,不仅给了她足够的退烧草(用青蒿改良的“清凉叶”),还额外送了株安神草。

“这些草您先拿去用,鸡蛋我不能要。”林奇帮她把草捆好,“等孩子好了再说。”

刘婆婆感动得直抹眼泪,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孙子来道谢,孩子脸上的潮红已经退了,精神好多了。她还带来了一筐新摘的野菜,说是自己种的,不值钱但干净。

这事传开后,镇上的人更信任林奇了。有人用自家种的蔬菜换灵植,有人用编织的竹篮换,甚至有个教书先生主动来帮文才记账,说要“以文换草”。

秋生看着棚子里越来越多的东西,从粮食、布料到笔墨、工具,琳琅满目,忍不住咋舌:“你这棚子快赶上镇上的杂货铺了。师父说的没错,你这本事确实能济世。”

林奇笑着递给他一把刚摘的“脆瓜”——这是他用灵气培育的变种黄瓜,又脆又甜,“尝尝,这是用张屠户送的猪肉汤浇灌的,味道不错。”

秋生咬了一大口,汁水顺着嘴角流下来,含糊不清地说:“嗯……比镇上买的好吃……下次让他多送点汤……”

夜里,林奇躺在木板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手里捧着《灵木图谱》,却没怎么看。他能“听”到棚子周围的灵植在低声交谈:

-

“今天帮张屠户的猪开胃了,它好像胖了点……”(山楂藤说)

-

“李秀才的儿子考上童生了,他爹给我浇了好甜的井水……”(薄荷说)

-

“崂山的道长突破境界了,托人带了句谢谢呢……”(悟道茶说)

-

“刘婆婆的孙子不发烧了,她给我培了新土,好舒服……”(清凉叶说)

这些细碎的“汇报”,像温暖的溪流淌过心田,比任何铜钱都让他满足。他摸了摸手腕的玉佩,它温润如玉,上面的根须纹路仿佛与天地灵脉相连,隐隐传来共振——那是无数生灵的气息在汇聚,有百姓的感激,有灵植的喜悦,还有天地间流转的生机。

林奇忽然明白,他打造的不只是交易网,更是一张连接人与草木、人与自然的“生命网”。通过这张网,灵植的生机流向需要的地方,人的善意反哺灵植生长,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就像义庄的菜田,阳光滋养作物,作物肥沃土壤,土壤孕育新的生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才是最朴素也最伟大的道。

第二天一早,林奇在灵植交换处的棚子边立了块新木牌,上面用木炭写着:“凡有难处者,灵植可赊,待有能力再还。”明叔路过看见,直咋舌:“你这样会赔本的!镇上总有那爱占小便宜的,借了不还咋办?”

林奇笑着摇头,指着刚发芽的“报恩草”——这是他新培育的品种,据说受过恩惠的人照料它,会长得格外茂盛。“明叔你看,善意就像这草的根须,看似埋在土里看不见,却能扎得更深,长得更旺。就算有人借了不还,只要灵植能帮到他,也算没白种。”

正说着,张屠户扛着半扇猪肉过来了,脸红扑扑的:“小林师傅,我家的猪全好了,长得膘肥体壮,今天特意割了最好的肉送你!对了,我还想换点催肥草,让猪长得再快点,年底好给镇上百姓多供些肉!”

紧接着,李秀才带着儿子来了,手里捧着一卷书:“小林师傅,犬子蒙你灵植相助,总算中了童生。这是我手抄的《论语》,虽不值钱,却是我的一点心意。还请再给些提神草,他要准备乡试了。”

不一会儿,王掌柜也来了,提着两匹新染的绸缎:“这是用你那变色花染的,日晒雨淋都不褪色,镇上的姑娘抢着要!我给你留了两匹最好的,做件新道袍穿!”

林奇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里暖洋洋的。阳光升起,照在义庄的灵植上,叶片上的露珠闪着金光,像无数颗细碎的星辰。他拿起锄头,开始新一天的劳作——今天要给悟道茶施肥,要给藜根浇水,还要种下新换来的“月光花”种子。

他知道,这张用草木和善意编织的网,会越来越大,将生机和希望,送到更远的地方。而他要做的,就是守着这片灵田,让每一株草都发挥用处,让每一份善意都得到回应,如此,便不负穿越而来的机缘,不负九叔的教诲,更不负这天地间生生不息的草木之道。

棚子里的价目表在风中轻轻摇曳,竹篾上的字迹被阳光晒得愈发清晰。远处,明叔的货郎担摇着铃铛走向邻镇,担子里装着新培育的灵植,也装着任家镇的生机与暖意,叮铃铃的响声,像是在为这张生命之网,奏响最动听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