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2页)
“此乃声东击西!敲山震虎!更是釜底抽薪!搅乱晋地!惊碎契丹之梦!”
“消息传至雁北前线!杜重威阵脚必乱!他自顾不暇,焉敢再为契丹爪牙?契丹南侵大计,失去河东跳板和粮道接济,便如釜底抽薪、空中楼阁!其势必然瓦解!”
“即使奇兵未能克城,只要能在晋阳外围搅得天翻地覆,甚至……”
赵匡胤眼中闪过一丝狠戾,“攻其外围薄弱军寨一二,夺其仓廪,焚其粮草!足矣!战略目的已达成!”
一番话说下来,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将“正奇相合”、“虚实并进”、“攻心为上”的思路讲得清清楚楚!更可怕的是,他抓住了敌手最关键、最致命的矛盾核心——晋辽并非铁板,而是离心离德!
整个帅帐内鸦雀无声!
刚才那些愤怒斥责的幕僚将领们,此刻一个个面色古怪。有人陷入沉思,反复推敲着其中的逻辑链;有人依旧摇头,觉得太过冒险;但更多的人,脸上写满了震惊!他们震惊的不是这个策略本身有多大成功率(毕竟风险极高),而是眼前这个看起来还带着稚气的少年,对战略局势的洞察力、对敌我弱点的精准拿捏、以及那股融会贯通了兵法精髓的大气构思!
这绝非无知妄言!这是一个深谙“上兵伐谋”、“攻心为上”精髓的乱世奇才的雏形!
郭荣在一旁静静听着,看着赵匡胤在巨大的沙盘前指点江山,神采飞扬,眼中欣赏之色越来越浓,嘴角甚至不由自主地勾起一丝骄傲的笑意。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当日山中与之并肩作战时,那个悍勇无畏的身影此刻披上了智慧的光芒。
郭威面无表情,深邃的目光依旧如同冰潭。
“纸上谈兵。”
他冷冷地吐出四个字,瞬间给赵匡胤头上泼了一盆冰水。他声音不带一丝情感,却如同审讯般连珠炮发问:
“奇兵,何为精锐?人数几何?谁为主将?需何等战力,才能保证旬日穿行太行峻岭,抵临晋阳?”
“太行山道,崎岖险绝!粮秣、军械、尤其是那赖以隐蔽行踪的马匹!如何解决?若遇山洪险阻,或遭遇地方武装阻挠,如何应对?”
“即便抵达!晋阳乃后晋国都,城防坚固!守军何止万数!你如何能让其阵脚大乱?仅凭散布谣言,恐非一日之功!若杜重威拼死固守,待其反应过来整顿兵马,你一支孤军,身处敌境核心腹地,如坐针毡!外无援军!内乏粮草!顷刻便有覆灭之危!”
“再退一步!即便你侥幸得手,迫使杜重威动摇。契丹人狼子野心,岂会轻易罢休?若其不顾一切,强行撕破脸面,大军压境直扑邺都!你分兵太原,主力在雁北关外!邺都空虚!你又如何自保?!”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锋利的匕首,直指赵匡胤策略中每一个可能的、甚至是致命的漏洞!每一个问题都关乎成千上万将士的生死!每一个假设都可能导致整个后汉崩盘的惨剧!
帐中温度骤降!刚才还觉得赵匡胤言之有理的人,此刻也倒吸冷气,冷汗涔涔。是啊,纸上谈兵容易,真要落实,步步皆是杀机!
郭威的目光如同实质般压在赵匡胤肩头,那沉重的压力远超一根浑铁棍的重量!
赵匡胤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呼吸也急促了几分。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郭威的眼光太毒辣!把他尚显粗糙的计划里的软肋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每一个问题都像一记重锤砸在他心头!
但他没有退缩!父亲在潞州忍辱负重时无奈的眼神、太行山涧战死的同袍、自己跪拜在郭威面前发下的誓言……这一切交织成一股力量,支撑着他!
“大人明鉴!此策……确属奇险!”
赵匡胤抬起头,眼神中的光芒被压力磨砺得更亮,更锐利!
“然,非常之局,当行非常之事!”
“精锐何出?必是黑云都!必是大人亲手打磨的死士!需选敢战、耐苦、急智之精锐悍卒,三百至五百足矣!一将功成万骨枯,此番功成,便抵十万军!”
他声音斩钉截铁!
“主将……需身先士卒、勇冠三军、临机决断、更需与部卒同甘共苦生死同心!”
赵匡胤的目光不自觉地扫了一眼郭荣(潜意识里希望公子能带队?),又立刻收住,“末将才浅,不敢妄言人选,但黑云都中当有如此将才!”
“粮秣马匹?取之于敌!破袭外围军寨,夺其粮仓!杀其战马!”
他眼中闪过一丝狠绝,“非常之时,以战养战!但求裹腹,不求饱足!”
“山途险阻?取其险!天堑之处,往往守卫最为稀松!向导可用潞泽当地曾受杜重威欺凌之士家子弟与山民!他们熟悉路径,更深恨杜贼!斥候先行,刺探周密,遇小股阻挠,速战速决!”
“兵临城下,不攻坚城!专攻其必救之心!”
赵匡胤深吸一口气,“大军围城是假!散布消息动摇军心民情是真!此为攻心!若能引动太原城内豪强或受杜重威倾轧的旧将起事,事半功倍!若不成……择其城外拱卫的军寨堡垒,选择最弱、防御最疏、却是其粮草储备或家眷聚居之地,出其不意,猛攻拔之!夺粮!烧寨!戮其亲眷!”
“杀人诛心!此乃绝户之策!”
赵匡胤的声音带着一种战场上的残酷清醒,“只要能让太原城内杜重威亲信胆寒,得知老巢家眷危险!其军心必乱!杜重威本人更寝食难安!他断不敢离巢北上为契丹卖命!雁北前线军心动摇,契丹孤掌难鸣!”
“至于邺都安危……”
赵匡胤的目光重新聚焦在郭威脸上,声音低沉却蕴含力量,“大人主力在北,虽为‘正’兵牵制,却也是真实的威慑!契丹若倾巢来犯,必有时间空隙。只要大人预先联络黄河以南义军(河北各地反抗契丹的义军力量),多设疑兵于关隘要道,虚张声势。奇兵袭扰晋阳之消息一旦传出,其腹心不稳!契丹焉敢倾力攻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