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宋那些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章(第1页)

引子:

“反客为主!奇袭太原!”

少年赵匡胤掷地有声的惊人之语,如同在枢密行辕的平静湖面投入一块千钧巨石!震得满帐幕僚将校瞠目结舌!奇袭太原?那可是固若金汤的河东第一重镇!是后晋苦心经营多年的核心巢穴!更是契丹南下中原最重要的跳板和屯兵基地!一个刚入行伍的小小伍长,竟敢在决定后汉国运的军议上,口出如此狂言?!是初生牛犊的无知无畏?还是真的窥见了那万分之一可能的缝隙?!

“狂妄!”

“竖子无知!”

“太原城高池深,岂是你说袭就袭的?”

短暂的死寂之后,斥责之声如同被捅了窝的马蜂,瞬间在帐中炸响!几名老成持重的幕僚和将领面露怒容,厉声呵斥。赵匡胤这赤裸裸挑战常识、近乎荒诞的提议,简直是对他们多年经验和智慧的无情践踏!在他们看来,这根本就是把国家命运当成儿戏!

韩通也皱眉看向郭威,期待枢密大人立刻制止这疯话。

郭威的脸色却深如寒潭,眼神锐利如鹰,紧紧锁在赵匡胤那年轻、充满斗志却又出奇冷静的脸上。他没有斥责,没有赞同,只是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得如同北疆的风:

“为何?”

两个字,重若千钧,带着一种冰冷的压力直指赵匡胤。“为何是太原?如何破这晋辽勾结之势?你详细说来。”

帐内的喧嚣被郭威的威严压了下去,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复杂地聚焦在赵匡胤身上,看他如何自圆其说。

赵匡胤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连刚才击倒韩重赟的兴奋都已消散。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静下来。他的思维飞速运转,太行山的伏击、黑旋风的狠辣、潞州上司的倾轧算计……所有的经验教训在此刻熔炼、升华!

他再次跨步上前,手指准确地按在巨大的沙盘上,声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激昂,却已努力摒除浮躁:

“大人!诸位大人请看!”

“契丹欲犯我境,必经何处?雁门关!偏头关!此两关乃雁北咽喉,自古兵家必争!然这两关扼守之地,皆属石晋所控之河东!”

“晋阳(太原),便是河东根基!更是契丹军马粮秣南输囤积的命脉之地!”

他手指猛地重重点在太原标识上!

“石重贵虽称帝晋阳,但他是什么货色?此人是石敬瑭养子,全赖其父割地称儿坐上的龙椅!其人性情昏聩懦弱,毫无主见!如今后晋朝野实权,尽在贪婪暴虐的成德节度使杜重威(后晋权臣)之手!此人拥兵自重,搜刮民膏,早已怨声载道!更有消息传来,他暗中与契丹勾结,以图自固!”

赵匡胤语速加快,眼中闪烁着洞察人心的光芒:“杜重威,想的是独霸河东!契丹人,想的是把河东当南侵的桥头堡!这根本就是同床异梦!互相提防!”

“而我天雄军主力北出邺都,自然引契丹警惕!若彼时……”

赵匡胤的声音猛然拔高,带着一股锐不可当的锋锐,“我军表面集结重兵,大张旗鼓,作势欲争雄雁北关城,摆出与其对峙、甚至不惜一战的姿态!此为‘正’!”

他的手指在沙盘上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从邺都指向晋北代州(雁门关所在区域),最后稳稳停在黄河上游、太行山腹地的——泽潞地区(潞州附近)!

“与此同时!”

赵匡胤的声音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心上:

“大人!我军需遣一支战力强劲、行动迅捷之军!不动则已,一动必如山崩!人数不必多,精锐即可!悄然放弃辎重,潜行向西!出其不意,渡过孟津(黄河古渡),借道泽潞险峻山道,昼伏夜行!直插——”

他的手指如同一柄利剑,穿透沙盘上密集的山峦河流标识,闪电般刺向沙盘心脏!

“太原府腹地!”

“什么?!”

连韩通都忍不住失声!这条路线!几乎是沿着太行山西麓的悬崖峭壁行军!极其艰险!简直匪夷所思!

但赵匡胤的声音斩钉截铁:“此乃‘奇’兵!”

“出其不意!兵贵神速!只需……”

他环视众人充满震惊、质疑、甚至带点荒谬感的脸庞,伸出一根手指:“旬日!”

“旬日之内,这支奇兵兵临晋阳城下!杜重威猝不及防!太原守军猝不及防!人心惶惶!此时,大造声势!散布消息:契丹借道河东袭汉是假,欲吞并河东、清洗杜党是真!杜重威引狼入室,必将自食其果!晋阳军民当识时务,弃暗投明!”

“只要能在城下造成短暂混乱,不需攻城!”

赵匡胤的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此乃声东击西!敲山震虎!更是釜底抽薪!搅乱晋地!惊碎契丹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