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屿川未眠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第1页)

第一节课是王老师的数学。

他个子不高,戴着细边眼镜,声音洪亮,带着一种理科老师特有的、试图把复杂逻辑揉碎了塞进学生脑子里的执着劲头。

粉笔在黑板上快速移动,留下清晰的公式推导痕迹,粉尘细碎地飘落。

赵屿川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黑板上。他摊开崭新的数学笔记本,笔尖悬在纸页上方,却迟迟没有落下。

视野的余光,总是不由自主地偏离轨道,被前方那抹沉静的、微微低伏的身影牵引。

姜晚坐得很直,背脊挺得像一株初生的小白杨。

她听课极其专注,黑色的马尾辫随着她偶尔小幅度的点头或记录的动作,在颈后轻轻晃动,发尾扫过校服衬衫浅蓝色的衣领。

她记笔记的速度很快,笔尖落在纸上发出细密而均匀的沙沙声,像春蚕啃食桑叶,是这间被数学符号和公式填满的教室里,一种奇异的、令人心安的背景音。

赵屿川的笔尖终于落了下去,在纸页顶端写下今天的日期和“集合的概念”。

墨蓝色的字迹清晰端正。然而,就在他写完最后一个字,准备抬眼看黑板上王老师刚刚画出的韦恩图时,一滴饱满的蓝黑色墨水,毫无征兆地从他笔尖滚落,“啪嗒”一声,精准地砸在了刚刚写好的日期上。

一小团深色的墨迹迅速晕染开来,像一滴不期而至的泪,瞬间吞噬了“9月1日”中的那个“1”字。

赵屿川:“……”

他盯着那团刺眼的墨迹,几不可察地蹙了下眉。真是见鬼了。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摸笔袋里的涂改液。

就在这时,前桌的姜晚似乎遇到了什么阻碍。她握着笔的手停顿了一下,笔尖悬在练习册的一道选择题上方。

那道题似乎有些刁钻,她纤细的指尖无意识地在题号旁点了点,留下几个浅淡的、几乎看不见的指印。

她微微偏了下头,像是在思考,又像是在无声地寻求某种确认。

赵屿川摸涂改液的动作顿住了。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她点在纸页上的指尖。

那道题……他刚才听王老师讲解时,脑子里恰好闪过一个更简捷的思路。

要不要……告诉她?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立刻被他按了下去。太唐突了。

才第一天,连名字都还不知道。他捏紧了手中的涂改液瓶子,塑料外壳发出轻微的嘎吱声。

讲台上,王老师正好讲完一个关键步骤,停下来环视教室:“……所以,这里用反证法是最清晰的。有没有同学有别的思路?或者对这里还有疑问的?”

他的目光扫过教室,带着鼓励。

教室里一片安静。大部分新生都还带着初来乍到的拘谨。

就在赵屿川以为姜晚会举手提问时,她却只是轻轻吸了口气,重新低下头,笔尖再次移动起来,似乎决定按照王老师的方法继续解下去。

只是她握着笔的指节微微绷紧了些,泄露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犹疑。

赵屿川看着她重新伏案的背影,握着的涂改液瓶子被掌心的热度焐得有些发烫。他沉默了两秒,忽然做了一个自己都没想到的动作。

他拿起笔,不是去涂改那个碍眼的墨点,而是在那团墨迹旁边,空白的地方,飞快地写下了一个极其简短的公式Cu(A∩B)

=

CuA

CuB。

这是补集交集关系的德·摩根定律之一,正是解开那道选择题最直接的核心钥匙。

他的字写得极小,带着一点急促的潦草,像是怕人看见,又像是某种孤注一掷的试探。

写完,他屏住呼吸,用笔杆的末端,极其轻、极其快地,在前排姜晚的椅子背靠下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轻轻敲了两下。

笃。笃。

声音轻得如同窗外偶尔飘过的蝉鸣,几乎淹没在王老师继续讲课的声音里。

姜晚的后背似乎极其细微地僵了一下。那细微的停顿,短暂得让赵屿川几乎以为是错觉。

她并没有立刻回头。

赵屿川的心悬到了嗓子眼,捏着笔的手指关节都有些泛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