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3页)
的一声轻响。古永行一瘸一拐地走过去,摸回来个油布包,打开一看
——
里面是半碗白米,还有张用炭笔写的字条:“二哥,掺点野菜能多撑几天。”
字迹歪歪扭扭,是三叔古永生的手笔。
刘氏的眼泪
“唰”
地下来了:“老三这是把自己家的口粮省给咱了……”
古德柱看着那半碗米,突然想起三叔家的赵婶总咳嗽,古德明和古德亮面黄肌瘦的。他心里冒出个主意,拉着古永行的袖子:“爹,咱去帮三叔改木工刨子吧!”
“改那玩意儿干啥?”
古永行纳闷。
“他不是总说刨子不好用吗?我有办法让刨出来的木头又快又光滑,到时候他做的木活能多卖钱。”
古德柱比划着,“就像改斧头那样,调整角度,减少‘摩擦力’——
就是费劲的劲儿。”
第二天雨一停,古德柱就拉着父亲往三叔家跑。古永生正在屋檐下刨块松木,刨子推得吭哧吭哧,木屑飞得乱七八糟。看见他们来,他直起腰,腰上的旧伤让他龇牙咧嘴:“你们咋来了?”
“三叔,我给你改刨子!”
古德柱拿起那把豁了口的刨子,“这刃口角度不对,得调十五度,还要把底板磨光滑。”
他捡起块碎石,在地上画了个刨子的剖面图,虽然简单,却把原理说得明明白白。
古永生蹲在地上看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对啊!我咋没想到呢!”
他转身就去找磨刀石,赵婶在屋里听见动静,扶着门框咳嗽着说:“老三,别听个娃子瞎咧咧……”
“你不懂!”
古永生头也不抬,“柱儿这法子比镇上木匠说的还在理!”
古德柱指挥着三叔调整刨刃角度,又教他用猪油擦底板减少阻力。等改好一试,刨子推起来轻快得像抹了油,刨出来的木片薄得能透光。古德明和古德亮趴在旁边看直了眼,小嘴巴张成了
O
型。
“神了!”
古永生举着刨子转了三圈,“这样一天能多做三个木盆!”
他乐得满脸褶子都挤在一起,从柜子里摸出个布包,里面是几个烤红薯,硬塞给古德柱,“拿着!这是你三婶特意给你留的!”
古德柱没接,指着墙角堆的废木料:“三叔,这些木头能做弹弓不?我想跟德明弟弟一起做。”
古德明眼睛一亮,立刻点头:“我会劈木头!”
那天下午,四个孩子坐在屋檐下做弹弓。古德柱教他们怎么找重心,怎么打磨才不会伤手。古德明手巧,做的弹弓歪歪扭扭却结实;古德亮力气小,总把木枝削断。古德柱看着他们,忽然觉得这雨天也没那么难熬。
秋收刚过,祠堂里就炸开了锅。古道整坐在太师椅上,手里的枣木拐杖敲得地面咚咚响:“河边三亩水田归大房,德财要读书,得有好地供着!”
他顿了顿,拐杖指向古永行,“老二家就种坡上那两亩薄地,娃子们还小,不用那么多粮食。”
“爹!”
古永行黝黑的脸涨成了猪肝色,“那坡地全是石头,去年种的麦子还不够种子钱!”
他左腿的旧伤隐隐作痛,那是当年为了争半亩沙地,被父亲一拐杖打瘸的。
“你咋那么多话!”
崔氏跳出来,叉着腰像只斗架的母鸡,“老大供娃读书是光宗耀祖!你懂个屁!我看你就是想独吞好地!”
古德干在一旁假惺惺地劝:“二弟别激动,都是一家人,我家地多了,还能少了你们的口粮?”
这话听得古德柱直恶心
——
上次借锄头的事他可没忘。
祠堂里的村民们窃窃私语,有人同情二房,却没人敢出声
——
古道整的脾气谁不知道,说一不二。古德柱缩在父亲身后,忽然看见五叔古永富往他手里塞了个东西,低头一看,是块滑石,上面用指甲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