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页)
古永行没说话,只是摸了摸他的头,那粗糙的手掌抖得厉害。古德柱看着那断锄头,突然说:“爹,我能修好它。”
“你?”
古永行愣住了。
“真的!”
古德柱拍着胸脯,“找根硬木做柄,再用铁箍加固,保准比新的还结实!”
他脑子里已经画出了结构图,这可是最简单的榫卯加金属固定工艺,属于机械入门级。
古永行半信半疑,还是找来了根枣木。古德柱指挥着他削出形状,又让古德宝去三叔家借了把凿子,自己蹲在地上一点点凿榫眼。他这双拿惯了精密仪器的手,此刻握着粗笨的凿子,竟也有模有样。
“哥,你这凿得真直!”
古德宝趴在旁边瞅,小脸上满是惊叹。
“这叫公差配合。”
古德柱顺口道,见古德宝一脸茫然,赶紧改口,“就是……
严丝合缝,懂不?”
正忙得满头大汗,忽然听见院外传来
“啧啧”
声。王氏领着古德财站在门口,阴阳怪气地说:“哟,这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就是不知道做出来能不能用,别到时候砸了脚!”
古德财举着他的新木刀,故意在古德柱面前晃:“我爹给我做的,比你的破锄头好看多了!”
古德柱没理他,只是加快了手里的活计。等把木柄安好,又找来块废铁敲成箍,紧紧勒在接口处,最后往轴眼里塞了把松脂。“成了!”
他举起锄头,试着挥了挥,“比原来还省力!”
古永行接过来试了试,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不晃了!”
他抡起锄头往地上一刨,“噗”
的一声刨出个大坑,比原来好用多了!
王氏的脸
“唰”
地白了,拉着古德财就走,嘴里嘟囔着:“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把破锄头嘛……”
傍晚回家时,路过祠堂门口,看见古道整正手把手教古德财写字。地上用树枝划着歪歪扭扭的字,古道整却看得眉开眼笑:“好!好!有出息!将来准能当‘文举’!”
古德财得意地瞟了瞟站在旁边的古德柱,故意把树枝往地上戳得咚咚响。古德柱懒得理他,却听见古道整说:“德柱,你也来学学?”
他刚想答应,崔氏不知从哪冒出来,手里还攥着个油纸包。这次她没推古德柱,反而把纸包往他怀里一塞:“拿着!德财说这麦芽糖太黏牙,你……
你给弟妹分了吧。”
说完转身就走,拐杖头在地上划出歪歪扭扭的线,活像在画道歉信。
古德柱打开纸包,金黄的麦芽糖在夕阳下闪着光。他忽然明白,早上那麦麸饼根本不是德财不要,是老太太嘴硬心软。这偏心的天平,原来也不是焊死的。
回到家,刘氏正用野豌豆粉做窝窝,厨房里飘着淡淡的清香。古德丫举着朵野菊花跑进来,往古德柱手里一塞:“哥,好看不?”
“好看。”
古德柱笑着接过,插在窗台上的破陶罐里。
古永行扛着修好的锄头走进来,脸上带着笑:“柱儿,明天爹带你去修水车?”
“好!”
古德柱响亮地应了一声,手里的麦芽糖在暮色里泛着甜光。
窗外的月亮爬上树梢,照着屋里昏黄的油灯。古德柱啃着野豌豆窝窝,虽然有点涩,却吃得很香。他知道,改变这一切很难,但只要手里有技术,心里有家人,再难的路也能走下去。
就像这野豌豆,看着不起眼,却能在贫瘠的土地上扎根结果。他古德柱,也能。
夜色渐深,古德柱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他想起白天修好的锄头,想起后山的野豌豆,想起奶奶塞给他麦芽糖时发红的耳根。这些点点滴滴,就像机器里的齿轮,虽然微小,却在慢慢咬合,推动着生活向前走。
明天,就是改水车的日子了。他攥了攥手心的月牙疤,那里仿佛积蓄着无穷的力量。
加油,古德柱。他在心里对自己说。你可是带着整个现代工业文明的火种,来照亮这穷山沟的男人。这点偏心,算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