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页)
【姐你别误会,我也是没办法,大家都不容易。】
林知夏盯着那句话,脑子里浮现出母亲住的那个出租屋,夏天热得像蒸笼,厨房抽风扇坏了,她母亲一边炒菜一边捂着口鼻,咳了半天。
她轻轻把手机反扣在腿上,开口对司机说:师傅,改一下路线,去XX派出所。
派出所司机有些迟疑。
她轻声说:我报案。偷户口本,私改户籍,伪造签名,非法占产。这些都不只是家务事。
她目光平静如水,声音却像枪栓上膛。
他们要我妈死,好分财产。
她顿了顿,声音轻如耳语。
那就看看谁先死得干净。
2
你给我哭一个看看
派出所大厅的灯光晃得眼睛生疼,林知夏坐在候诊区旁的长椅上,像一尊没了气的雕像。
值班民警从窗口探出头,看了她一眼,嗓音低沉又带着点疲倦:你说有人偷了你母亲的户口本,并私自更改了她的户籍地址
不是说。她抬眼,是事实。
民警看着她笔直的坐姿和毫无情绪波动的面容,没急着让她写材料,反而拧开热水壶给她倒了杯热水:你别急,慢慢说清楚。
我母亲在去世前住在老城区柳东巷的出租屋,她原来户籍也在那。我今天发现,她的户籍在一个月前被迁走,落到了我堂姐的户口下。迁出申请没有她亲笔签名,迁入地址是我不知情的房产。户口本是她生病后失踪的,当时我问过家里人,他们说不知道。
你怀疑你堂姐私下操作了这件事
我不怀疑。她声音平稳,我确认。
民警记下信息,又问了她母亲的身份证号和生前住址。
你堂姐叫
林映雪,户籍在阳台路36号,户主名下房产三套,其中两套是原来我爷爷留给全家的宅基地翻建房。她名下的这两套房,是我妈应该有份的。
民警的手停了一下。
林知夏将一摞复印好的资料递了过去:户籍变更截图、民政局回执复印件、老照片、房产登记表、母亲病历记录、以及她昨晚让一个律师朋友帮忙梳理的民法典相关条款。
民警略微怔了一下,接过资料:你是做什么的
市场部,做项目,也做合同。她声音不大,怕被坑,学得多。
他点点头,低头翻阅起来。
这事不小。他皱了皱眉,伪造签名、篡改公文、非法占产,这不是调解能解决的,得走刑事程序。
我知道。
但你得有心理准备,一旦立案,对方会反咬,家庭关系也可能彻底断掉。
林知夏没说话,只是笑了一下。
她现在才发现,真正断掉家庭关系那天,是她妈住进医院的第一晚,而她还在加班做年终提案。
她签完报案笔录,民警让她回去等候调查结果,并建议她先去民政窗口调取完整的户籍迁移文件原件。
她走出派出所时,天已经黑了,街边早点摊开始摆桌,油条香味和汽油味混在一起飘散。
她在路边站了三分钟,拨了林映雪的电话。
那头接得很快,语气试探:姐……
我知道你挂了户口。林知夏开门见山,明早十点,老房那边见,别带别人。
林映雪沉默了几秒,语气忽然软下来:你别激动,我这边有点误会,房子我可以还回来,咱们是一家人,别把事闹大,好不好
林知夏笑了。
还回来你怕的不是我闹大,是我找警察,是我让你丢掉那点干净的脸。
林映雪那边低声说了句什么,像是在有人面前装模作样,然后挂断了电话。
林知夏收起手机,朝巷口走去,出租屋的灯还是坏的,她拿出备用钥匙开了门,屋里冷得像是从水泥缝里爬出来的风灌进来。
她打开衣柜,母亲的棉衣叠得整整齐齐,一根线头都没露出来。她轻轻抚过那些衣物,像是抚过一整段从未察觉的隐忍岁月。
屋角有一只泡沫箱,是母亲生前常用的收纳箱,里面有缴费单据、小药瓶,还有一本旧笔记本。
林知夏翻开,第一页写着:
知夏,妈以后可能不能陪你走很远了。这房子我没争,妈不想你以后回来面对一个烂摊子。
你长大了,有你自己要过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