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页)
但林默却注意到几个被忽略的细节:威胁信的纸张边缘有淡淡的咖啡渍,与周明随身携带的限量版咖啡杯底部的痕迹完全一致;乐谱上的丝绒纤维里,夹杂着细小的珍珠粉末,成分与苏晴的耳钉完全相同;而老张工具箱里的调音叉,虽然沾着血迹,但磨损程度与凶器有明显差异,显然不是同一把。
事情没这么简单,林默指着现场照片,你们看,顾曼手里的琴弦是E弦,而她的小提琴上E弦完好无损,这说明断裂的琴弦来自其他乐器。他让技术人员立刻检查李哲的钢琴,果然在钢琴内部的踏板连接处,发现了一根断裂的E弦,材质、粗细都与顾曼手中的琴弦完全一致。
李哲被再次传唤时,脸色变得苍白,但依旧强作镇定:我……我只是想吓唬她,她最近太霸道了。不仅要抢走我改编的《月光奏鸣曲》,还利用人脉打压我的演出机会,让我半年没有工作。但我没杀人!那根弦可能是上次调琴时不小心弄断的,我没在意。
案件似乎指向了李哲,但林默却在他的钢琴凳下发现了一枚男士袖扣,上面刻着ZM两个字母——正是周明名字的缩写。而周明声称丢失的蓝宝石项链,被技术人员在老张的工具箱夹层里找到了,项链的蓝宝石上还沾着少量松香粉末,显然与老张的工作有关。
老张,你为什么偷项链林默在调音室找到正在收拾工具的老张,他正准备提前下班离开。
老张的手抖得更厉害了,手里的螺丝刀当啷一声掉在地上:是周明让我偷的!他说顾小姐要是在演出前发现项链不见了,肯定会紧张出错,影响演出效果。他还说等演出结束,就逼顾小姐跟他解约,到时候会分我一大笔钱……但我没杀人!项链是七点半之后才藏进工具箱的,那时候我以为顾小姐已经上台准备了!
线索越来越混乱,每个人都在互相指证,却又都能找到理由辩解。林默决定从李哲提到的十五年前的隐情入手,他调取了当年的新闻报道和档案资料,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顾曼退出乐坛前,曾与一位天才钢琴家合作演出,那位钢琴家后来在演出结束后因意外坠楼身亡,而那位钢琴家,正是李哲的亲哥哥——李默。
李哲,你哥哥的死和顾曼有关吗林默在琴房再次找到李哲,此时他正在弹奏一首悲伤的曲子,琴声里充满了压抑的情绪。
李哲的手指猛地按下琴键,发出刺耳的杂音。他摘下眼镜,眼眶通红:是她害死了我哥哥!积压多年的情绪终于爆发,当年他们合作的《星空协奏曲》其实是我哥哥创作的,顾曼却利用哥哥对她的感情,骗走了版权!哥哥去找她理论,结果就在演出场馆的天台‘意外’坠楼了!警方说是自杀,但我知道是她推下去的!他的声音带着哭腔,我写威胁信就是想逼她说出真相,可她毫无悔意,还说要让我永远无法在音乐圈立足!
这个发现让案情有了新的方向,但李哲的不在场证明非常牢固——演出前半小时,他一直在琴房练琴,有多位工作人员和学生可以作证。林默再次回到顾曼的化妆间,此时雨已经停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形成一片银色的光斑。他突然注意到梳妆台的镜子有轻微的倾斜,镜面上的灰尘分布不均匀,右下角明显有被擦拭过的痕迹。
林默调整镜子的角度,发现镜面反射的光线正好对准墙壁上那个被暖气片挡住的孔洞。他让技术人员拆开镜子,果然在镜框的夹层里发现了一个微型录音设备,设备已经没电了,但储存卡完好无损。经过技术恢复,里面录下了一段模糊的对话:
……项链你藏好了吗演出前不能让她发现……
放心,在老张那里,等演出结束就说是设备故障弄丢的……
那东西真的还在琴里十五年了她没发现……
绝对在,我上周调试时看到了,就在音柱后面……
录音的时间显示是七点二十五分,也就是所有人都声称已经离开后台之后。林默立刻让技术人员对录音进行声纹鉴定,结果显示对话的两个人,正是周明和老张。
周明和老张合谋偷项链,但他们的目标可能不止于此,林默看着鉴定报告分析道,录音里提到的‘东西’,很可能就是顾曼隐藏了十五年的秘密。他让技术人员仔细检查顾曼的古董小提琴,果然在琴身内部的音柱后面,发现了一个微小的暗格,里面藏着一张泛黄的乐谱手稿,署名是李默,而乐谱的改编部分,与苏晴准备参赛的《月光奏鸣曲》改编版完全一致。
原来如此,林默恍然大悟,顾曼不仅十五年前窃取了李默的创作成果,如今又想故技重施,抢走苏晴的改编曲。这才是所有矛盾的根源。但他仍有一个关键问题未解:凶手是如何在密室中完成杀人并全身而退的
林默再次检查那扇从内部锁死的房门,锁芯是老式的旋转锁,需要转动旋钮才能锁上。他注意到锁孔边缘有一圈淡淡的蜡油痕迹,用紫外线灯照射后,痕迹更加清晰,呈现出不规则的环形。这是低熔点蜡,林默对技术人员说,凶手用蜡暂时固定了锁芯,制造了从内部锁死的假象。
他的目光转向暖气片旁的墙壁孔洞:而这个孔洞,就是控制蜡质凝固的关键。凶手在离开后,通过孔洞用某种工具加热锁芯,让蜡融化,锁芯自然弹回锁死状态。他让技术人员测量孔洞到门锁的距离,又对比了几位嫌疑人的身高和臂长,能完成这个操作的人,身高必须在一米六左右,且手臂足够灵活。
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苏晴。
林默立刻让人将苏晴带到化妆间,此时的她脸色苍白,双手紧紧攥着衣角,眼神躲闪不定。苏晴,你应该很熟悉这个房间的布局吧林默指着通风口,包括这个通风管道的走向。
技术人员早已拆开通风口格栅,露出里面狭窄的通道:我们在通风管道里发现了新鲜的纤维,与你连衣裙的材质完全一致,还有几缕你的头发。
苏晴的身体开始颤抖,却仍在强辩:我……我没有!我只是路过这里,怎么可能钻进通风管道
你不是路过,林默拿出监控截图,画面显示她七点二十分进入了隔壁的储物间,你在储物间钻进通风管道,顺着管道爬到化妆间。储物间的通风口有攀爬痕迹,管道内壁还残留着你耳钉上的珍珠粉末。
他走到暖气片旁,指着被移开后露出的孔洞:你提前在墙壁上打了这个孔,用特制的金属杆通过孔洞控制门锁的蜡质机关。暖气之所以开得这么足,是为了加速蜡的融化,同时掩盖管道攀爬时留下的体温痕迹。
那把调音叉,林默拿起证物袋里的凶器,是你从老张的工具箱里偷拿的。你知道他习惯把工具随意放在舞台侧台,也知道他今天给顾老师调琴时发生过争执,所以故意留下带血的调音叉嫁祸给他。
苏晴的防线在一连串证据面前逐渐崩溃,眼泪顺着脸颊滑落:是她逼我的!她不仅要抢走我的曲子,还要毁掉我的前途!她的声音带着绝望的哭腔,我无意中发现了她琴里藏着的手稿,才知道十五年前李默先生的死不是意外!她用同样的手段窃取了他的作品,现在又想对我下手!
我去找她理论,苏晴的声音因激动而拔高,她却笑着说‘音乐圈就是这样,弱者的才华只能成为强者的垫脚石’!她说当年她能让李默‘意外’身亡,现在也能让我消失得无影无踪!她还拿出我母亲住院的病历,说如果我敢反抗,就撤掉对我母亲的资助……
真相终于完整地浮出水面:苏晴为了保护自己的创作成果,也为了给含冤而死的李默讨回公道,策划了这场密室杀人。她利用自己对音乐厅布局的熟悉,通过通风管道进入化妆间;趁顾曼不备,用偷来的调音叉刺中了她;离开前布置了蜡质锁芯机关,并用暖气片加热凝固;故意留下琴弦和耳钉,试图嫁祸给其他人。
而周明和老张确实合谋偷窃项链,想借此逼迫顾曼解约;李哲写威胁信是为了替哥哥复仇,却没想到苏晴会付诸极端行为;他们的行为交织在一起,为这起命案增添了层层迷雾。
顾曼手里的琴弦,林默看着证物袋里断裂的E弦,是你故意放在她手里的吧来自李哲钢琴的那根弦,既指向了音乐纠纷,也暗示了十五年前的真相。
苏晴含泪点头:我想让她带着这个秘密离开,也想让所有人知道,她偷走的不仅是曲子,更是别人的人生。
案件告破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秋雨洗过的天空格外清澈,第一缕阳光透过音乐厅的玻璃窗,照在空荡的舞台上,反射出温暖的光芒。张警官感慨道:这案子真是环环相扣,差点被那些互相牵连的线索误导了方向。
林默站在舞台中央,看着那架孤零零的钢琴,琴键上仿佛还残留着未消散的余韵:最复杂的从来不是密室手法,而是被欲望扭曲的人心。音乐本应是传递美好的媒介,却成了仇恨与贪婪的战场。
几天后,苏晴的参赛曲目在全国音乐比赛中获得金奖,组委会在颁奖时特别说明这是她的原创作品,并将奖金转交给了她母亲的医院。李哲公开了哥哥李默的手稿,为十五年前的冤案洗清了污名,顾曼的名字从此从音乐史中被抹去。周明和老张因盗窃未遂被判刑,而爱乐音乐厅的舞台上,从此多了一个纪念李默的音乐角落。
林默偶尔会路过音乐厅,听到里面传来悠扬的小提琴声,那旋律纯净而坚定,像是在诉说着关于才华、正义与救赎的故事。他知道,只要还有音乐在流淌,就会有梦想与希望存在,而真相,终将像琴弦上的音符,穿透所有迷雾,响彻人心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