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第2页)
部落的耕地在姜水岸边,一片不大的平地,被划分成许多小块,地里种着粟米,绿油油的苗刚没过脚踝。几个妇女正在地里除草,看到我们,停下手里的活计,朝我们这边望过来,眼神里带着好奇和敬畏。
“这是咱们最好的地了,也就五十多亩。”
姜玄伯指着远处的河水,“靠姜水灌溉,收成还算好。可姬轩辕要抢的就是这块地,说这是他们老祖宗开垦的。”
他蹲下身,用手指扒开泥土,“您看这土,黑油油的,种出来的粟米又大又饱满。”
我看着地里的粟米苗,长得稀稀拉拉的,行距也不均匀,显然是粗放种植。“为什么不种得密点?”
“老规矩就是这样。”
姜玄伯挠了挠头,“巫妪说种太密了会惹山神不高兴,收成就不好了。”
我没再说话,心里却在盘算。改良耕种方式,提高粮食产量,这是眼下最紧迫的事之一。三个月时间,也许能赶在秋收前有个好收成。
“姬轩辕的部落有多少人?”
我突然问。
姜玄伯站起身,朝姬水的方向望了望,声音压得很低:“听说有五百多,能打仗的两百多个,比咱们多一倍还多。他们的耕地比咱们大,种的麦子长得比粟米还高。”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最可怕的是他们的阵法。有人说姬轩辕会摆一种‘玄鸟阵’,几百个人排在一起,像一只展翅的大鸟,冲起来的时候,咱们的人根本挡不住。”
我看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姜水在山脚下蜿蜒流淌,像一条银色的带子。这片土地古老而厚重,孕育了生命,也孕育了战争。八十一个战士,两百石粟米,三十把缺口的石斧,还有三个月的时间。这就是我现在拥有的一切。
“回部落吧。”
我对姜玄伯说,“叫后羿和木公来见我。”
走在回部落的路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几个妇女背着装满野菜的藤筐从我们身边经过,看到我时,都低下头匆匆走过,脚步却比平时轻快了些。大概在她们心里,首领回来了,天就塌不了。
我握紧了别在腰间的神农尺,尺身的绿光在阳光下几乎看不见,却能清晰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像一颗跳动的心脏。历史书上说,阪泉之战炎帝输了,可历史是人写的,人能写历史,就能改历史。
我不是来见证失败的。
我是来赢的。
回到茅草屋,姜玄伯已经让人去叫后羿和木公了。我坐在石板上,看着火塘里重新燃起的火苗,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武器要改良,耕种要改进,战士要训练,还要想办法弄清楚姬轩辕的
“玄鸟阵”
到底是怎么回事。
门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后羿和木公来了。后羿背着一把木弓,弓弦是用野牛筋做的,手臂上的肌肉鼓鼓的,眼神锐利得像鹰。木公手里拿着一把石凿,身上沾满了木屑,脸上的皱纹里嵌着灰尘,看起来像块饱经风霜的老木头。
“首领。”
两人齐声喊道,声音里带着敬畏。
我点了点头,示意他们坐下。火塘里的火苗跳动着,映在他们脸上,也映在我心里。
“从今天起,咱们要变个活法。”
我看着他们,一字一句地说,“三个月后,咱们不仅要打赢姬轩辕,还要让部落的人都能吃饱饭,穿暖衣。”
后羿和木公对视一眼,眼里都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被坚定取代。后羿握紧了手里的弓:“首领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
木公也点了点头,手里的石凿在石板上轻轻敲了一下:“只要能打赢姬轩辕,让我干什么都行。”
我看着他们眼里的光,突然觉得充满了力量。也许前路艰难,但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好。”
我站起身,目光坚定,“后羿,你带着猎手们,今天就去西边的山谷打猎,多弄点兽皮和肉回来。木公,你跟我去武器库,咱们看看那些石斧还有没有救。”
“是!”
两人齐声应道,转身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
茅草屋里只剩下我一个人,火塘里的火苗舔着木柴,发出
“噼啪”
的声响。我拿起那块从地窖里带出来的青铜,在阳光下仔细看着。绿锈下面,隐隐能看到金属的光泽。
也许,我真的能创造奇迹。
也许,历史会因为我的到来,而变得不一样。
我把青铜块放回藤筐,走出茅草屋。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和猎手们出发的号角声。一切都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挑战。
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这场历史的参与者。我叫姜炎,不是炎帝,但从今天起,我要为了姜水部落的三百零七口人,为了这片古老的土地,战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