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2页)
说书人捋了一把胡须道:「你可知当年先帝当年遣散众面首,独留秦太子?」
那人笑道:「还有这事?史书上可是说,先帝一辈子没有爱过谁,只道成大事者不拘于儿女情长,你这故事编的也太假了吧。」
说书人摇了摇头道:「这真真假假的世人又如何得知,由上位者编篡的正史可又是真相?老夫满口荒唐言,讲了大半生故事还是没能读懂人生,爱听的叫声好,不爱听的出门左转。」
那人不说话了,默默地坐下听。
「且说公主遣散了后院众人,与那太子许诺一生一世一双人,然边疆有难,公主毅然为国亲征。」
「公主英勇,收复西部失地后,回京清君侧,收拾一众意图谋反之人,终登帝位。」
「而太子亦放下过往仇恨,居于深宫伴君左右,帝王终身不纳皇夫,只怕是枕边人生气啊。」
「今帝王殁了,实则终放下尘世,与心上人归隐山林。」
又有人提问:「可不是说秦太子是先帝亲自下旨诛杀的吗?」
我嘴里的茶险些喷了出来,心里暗暗将张御息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一遍。
「世事不过梦一场,客官们听得开心,这黄粱美梦做得开心便好了,管这么多呢?」说书人哈哈一笑,混浊的眼睛扫视着众人,最后与我对视。
我愣了一眼,心扑腾跳得飞快。
他的模样终于和我记忆中的那个样子重叠在一起。
那分明是徐管家,我原以为他早死了。
我错愕在原地,不知缘何有两行清泪留下。
兜兜转转,故人们还是在我最向我的地方等着我,慕川楼、梨花酥、说书人,他们都用着不同的方式跟世人还原我和秦慕的故事。
谁又甘心呢?
好在,故事还没有结束。
我对徐管家释怀一笑,他对我轻轻点头致意,而后又道:「终是是非功过一场空,不如潇洒江湖快意半生啊。」
「好!」
有人带头鼓掌,满室鼓掌声中,我越过众人看着老去的徐管家。
他也是看透了皇城的勾心斗角,尝尽了人间冷暖,那双混浊的眸子扔不失光芒,今不过是一说书人,潇洒地过活在江南,得空了来慕川楼里说一番书感慨感慨人生,累了就回家睡觉,不再管京城那些腌臜的事。
除了那些死去的,如今所有人都得到了各自的救赎,皆洗却铅华,得偿所愿。
恰有一公子自红木楼梯翩翩而下,他容颜如玉,爽朗清举,一袭白衣,宛若神袛。我看着他的眼睛,像是撞进了春日的梨花中,再也挪不开眼。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这样的人说得便是他吧,是那个让我朝思暮想、肠断心碎的人。
骨节分明的手托着一盘刚做好的梨花酥,稳稳地将其放在我面前的桌上,他自然而然地坐在我旁边,另一只手拿得正是我的剑穗。
整楼的目光不再被说书人所吸引,而是看向了我们这边。
「什么?慕公子居然亲手为这女的做梨花酥?」
「这姑娘什么来历,居然让慕公子亲手……」
众人们窃窃私语,我和秦慕四目相对。
那一瞬间我好像越过了生死,和他的种种过往如走马灯一样在我脑海中一晃而过。
从雨夜跪求父皇到中秋家宴青涩的吻,从我甩剑悲愤发誓再也不爱他到那荒唐之夜的翻云覆雨,从公主府到京城,从京城到西狄,从水牢到摘星阁,最后到我兵临城下,他领着一众北黎人马俯首称臣。
种种生离,然后是痛彻心扉的死别。
三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江湖两相别,何处话悲凉?
好在,花有再开的日子,人有重逢的时候。
我曾无数次想过重逢时是何样、是何心境,甚至做好了一切的准备让自己从容端庄,可是此时此刻像是有无限的委屈要诉说,还未等我张口说话,眼泪便「哗啦」一下喷涌而出。
「公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的眼眶翻涌着晶莹的东西,他亦红了眼眶。
「是在下之幸。」
仿佛我们又回到了烟山纯粹的日子,我还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孩,整天跟在他屁股后来要他叫我师姐。
我一饮而尽,热泪滚滚,「你看到了吗?如今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我也不是宋婉如了。」
他起身轻柔地擦掉我眼角的泪,而后抱住我,「你怎么还哭了。」
他明明也有哽咽。
「我高兴啊,当初张御息那混蛋说你死了,我还以为就真的……真的永远见不到你了。」我贪婪地吸着他身上的雪松味,好像先前的一切都值得了,所有的痛苦和不甘都变成过往,而后随着宋婉如的死去,烟消云散了。
仿佛跌进雪松中,我撞入曾流连的梦境,闯进了先前想都不敢想的那段记忆,而如今终于成为现实。
我哽咽道:「你们这的小二说你在江南十分受姑娘欢迎,他还问我算什么。」
「你说算什么那便是什么。」
他的手指滑入我的发丝,湿润的东西蹭上了我的唇,我正想开口说话,他却轻松地撬开了我的嘴巴,加深这个吻。
不似往日的抵死缠绵,只是安抚性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