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好孕福妻嫁首长,绝嗣前夫气疯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章 暴风雪来临前的准备(第1页)

用芦苇搭羊圈,首先要在里面用木头搭一个简易的屋架,再把修建的芦苇一层层铺上去就行。

为了节约时间,林浔先去画屋架的设计图,让熊主任带人去摘芦苇。

“最好用镰刀砍下来,长短要一致,太长或者太短都不行。”林浔叮嘱道。

熊主任点头:“行,放心吧。”说完,扭头去叫那些知青了。

听到要去割芦苇,袁雅晴第一个不满了:“这么冷的天,还要割芦苇?你是要冻死我们吗?”

“那不然你们做什么?挤奶你们学不会,剪羊毛不愿意剪,找草药周围六十岁的老太太都比你们找得快!”

熊主任简直烦死这群知青了,又娇气又难伺候,“你们下乡是来当少爷小姐的吗?干啥啥不行,还成天要吃肉要烧柴火,像你们这种思想觉悟,要是能退,我早把你们退回给公社了!”

知青是能回城的,但必须有农场和公社的双重举荐才行,要是真被熊主任退回去,那他们只会被发配去更偏远的地方,这辈子都别想回城里了。

立马有女同志大声道:“熊主任,不愿意去的只有袁雅晴一个,我没问题,我愿意割芦苇!”

袁雅晴气愤不已:“黄晓晓你!”

以前在知青点,黄晓晓和袁雅晴的关系最好,但自从她和徐志成搞对象后,黄晓晓就觉得袁雅晴跟变了个人一样,特别目中无人、脾气还大。

尤其是上次婚宴,黄晓晓看在好朋友的面子上,咬牙给她包了五块钱的红包,结果袁雅晴不仅使唤她推车,在她吃变质羊肉进医院后,连医药费都不肯负责。

自那以后,黄晓晓就不愿意搭理袁雅晴了,这会儿也根本不理她,拿着镰刀就往外走,袁雅晴被无视,正想发脾气,就被熊主任打断了:

“行了!袁雅晴你要再这么多事,我就扣你公分了!”

袁雅晴气得脸色煞白,在经过办公室,看到林浔舒舒服服地坐在火炉旁边,而她只能去芦苇荡受冻吹冷风时,她更气了。

不行,她一定要想办法换个工作,离开这个鬼地方!

……

林浔画好屋架的设计图后,孙书记就让人去山上砍木柴,人多力量大,等到下班时,木柴已经全都准备好了。

回到家属院后,何月容还问林浔,农场今天怎么这么大的动静。

何月容没工作,平时会和其他军嫂一起去山上找草药,今天过去的时候,正好碰到农场在砍树。

林浔就简单解释了两句,“是要去买冬储菜了吗?”

冬储菜,就是在年底前,买一大堆菜放在地窖里,这就是未来几个月,一家人赖以生存的粮食了。

一般买冬储菜都是在十月底,但今年天气冷得太早了,怕有雪灾,越早做准备越好。

何月容点头:“对,车已经在门口等着了,咱们要快点过去。”

每年买冬储菜都是集体活动,家属区这边没地,大家只能去村民家买,人一多,加上菜也重,部队索性让战士们开着卡车送他们过去。

“好!”林浔连忙跑回房间拿钱。

今天听孙书记说了暴风雪马上要来了后,她就想着要开始囤粮了,甭管什么面粉土豆洋葱肉干的,能多囤点就多囤点,最好能堆满一整个地窖。

万一真的遇到什么冰雹雪灾的,家里有粮,心里也不会慌!

林浔直接拿了一百块去买粮食,照例写在了记账本上,这笔账算她和霍俨州一人出五十。

军队的卡车是带车厢的,越往里越暖和,林浔来得比较晚,只有外面的座位了,有点冷,但路程近,过一会儿就到了农村。

七十年代不允许私人买卖,村里的粮食也是统一管理的,军嫂们下车后,先去村里的办公室,按照市场价格购买,交了钱,村长再让人把粮食从仓库里搬出来。

现在天色不早了,卡车到了村里,大家本来想着早点买完早点回去的,但村长却说今年的东西涨价了。

“土豆和洋葱每斤涨了三分钱,白萝卜也涨了,之前五分的,现在要六分钱一斤了。”

村长苦着脸:“没办法啊,今年降温太突然了,好多庄稼都死在了地里,到处价格都跟着涨了。”

立马有军嫂道:“可是供销社那边价格还没变。”

村长:“供销社要给票啊,咱们这里又不要票。”

话虽如此,但还是有很多人接受不了涨价,别看军人有津贴,可级别不高的,一个月就几十块,和城里的工人差不多。

很多军人都是拖家带口的,孩子就有两三个了,老家还有父母要养老,这么一算,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大部分军嫂都在跟村长讲价,想让他便宜点,还说不便宜就去别的村里买。

林浔把何月容拉到一边:“看着架势,价格不能少了,我打算现在就买。”

民以食为天,粮食永远不愁没人要,尤其是在缺衣少食的七十年代,村长说有很多粮食坏在了地里,气象局也说马上就会迎来大风雪。

这就说明,价格不仅不会降,还会越来越高,就连供销社那边,估计明天也会涨价了。与其继续浪费时间,还不如早点买好。

何月容娘家就是隔壁公社的,她自然知道村长没骗人,“好,嫂子,我跟你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