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4页)
沈清晏收到消息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她立刻准备了一些疗伤的药材和衣物,想要亲自送往边关,却被沈夫人拦住了。
清晏,边关路途遥远,又十分危险,你一个女儿家,怎么能去呢沈夫人担忧地说,再说,你父亲已经脱离危险,有军医照顾,你就放心吧。
沈清晏知道母亲说得有道理,只好放弃了亲自前往边关的想法,转而写了一封家书,让信使一同送往边关。
信中,沈清晏除了询问父亲的伤势和边关的情况外,还特意提到了萧景琰,感谢他的出手相助,并叮嘱他注意安全。
没过多久,沈清晏收到了父亲的回信。信中,沈毅详细描述了战斗的经过,对萧景琰赞不绝口,说他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心思缜密,是个难得的将才。同时,信中还附带了一封萧景琰写给她的信。
萧景琰的信写得很简单,只有短短几行字:沈小姐放心,沈将军伤势已无大碍,边关局势也已稳定。此次多亏沈小姐在朝中周旋,才有今日之胜。景琰在此谢过沈小姐。待战事平息,景琰定当登门拜访,当面致谢。
看着信上苍劲有力的字迹,沈清晏的脸颊微微泛红。她能想象到,萧景琰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模样,也能感受到他字里行间的真诚和感激。
从那以后,沈清晏和萧景琰便开始通过书信往来。他们在信中聊边关的战事,聊朝堂的局势,聊彼此的生活。沈清晏会向萧景琰分享京中的趣事,萧景琰则会向沈清晏描述边关的风土人情。
随着书信往来越来越频繁,两人之间的情愫也在悄然滋生。沈清晏发现,自己越来越期待收到萧景琰的信,每次看到他的字迹,心中都会泛起一阵涟漪。而萧景琰,也在信中流露出对沈清晏的欣赏和关心,偶尔还会在信中附上一朵边关的小野花,或是一块奇特的石头。
这天,沈清晏收到萧景琰的信,信中说北狄已经提出议和,边关战事即将平息,他不日便可班师回朝。沈清晏看着信,心中既兴奋又紧张。她期待着与萧景琰见面,却又不知道见面后该说些什么。
锦书看着沈清晏拿着信发呆的样子,笑着说:小姐,看你这模样,是不是在想七殿下啊
沈清晏被锦书说中了心事,脸颊顿时变得通红,连忙岔开话题:别胡说,我只是在想,父亲和七殿下就要回来了,我们该准备些什么。
锦书笑着说:小姐放心,奴婢早就准备好了。等将军和七殿下回来,我们一定好好庆祝一番。
沈清晏点了点头,心中却充满了期待。她知道,萧景琰的归来,不仅意味着边关的和平,也意味着她与萧景琰之间的关系,将迎来新的开始。
第八章
班师回朝,暗流再起
一个月后,萧景琰率领大军班师回朝。京中百姓夹道欢迎,陛下也亲自到城门外迎接,对萧景琰和沈毅大加赞赏,封萧景琰为镇北侯,赏赐黄金万两,良田千亩;沈毅则被封为护国大将军,继续镇守北疆。
沈清晏站在人群中,看着萧景琰身着铠甲,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姿挺拔,英气逼人。他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目光,转过头来,对着她微微一笑。沈清晏的心跳瞬间加速,连忙低下头,脸颊变得通红。
回到府中,沈毅虽然伤势尚未完全痊愈,但精神状态很好。他拉着沈清晏的手,说:清晏,这次能顺利解围,多亏了你在朝中周旋,还有景琰的鼎力相助。景琰这孩子,不仅英勇善战,而且人品端正,是个难得的好后生。
沈清晏听着父亲的话,心中甜甜的,却又有些不好意思,说:父亲,这都是女儿应该做的。七殿下确实很优秀,女儿很敬佩他。
沈毅看着女儿娇羞的模样,心中已然明白,笑着说:你若是喜欢景琰,父亲可以为你向陛下提亲。景琰的母妃虽然早逝,但他毕竟是皇子,身份尊贵,与我们沈家也算是门当户对。
沈清晏的脸颊更加通红,连忙说:父亲,女儿还小,不想考虑这些事情。
沈毅笑着摇了摇头,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但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萧景琰班师回朝后,并没有因为功劳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低调。他知道,柳家和萧景渊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想方设法陷害他和沈家。
果然,没过多久,朝堂上就开始出现一些不利于萧景琰和沈毅的流言。有人说萧景琰在边关拥兵自重,意图谋反;还有人说沈毅与北狄私下勾结,故意放走北狄军队,以便骗取朝廷的赏赐。
这些流言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却在京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陛下虽然没有相信这些流言,但对萧景琰和沈毅也多了几分猜忌。
沈清晏得知这些流言后,心中十分焦急。她知道,这一定是柳家和萧景渊搞的鬼。若是任由这些流言传播下去,不仅会影响萧景琰和父亲的声誉,还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杀身之祸。
小姐,我们该怎么办锦书担忧地问。
沈清晏沉思片刻,说:锦书,你去查一下,这些流言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同时,你让人去联络父亲在京中的旧部和七殿下的亲信,让他们在朝堂上为父亲和七殿下辩解,澄清这些流言。
锦书立刻去安排。沈清晏则坐在房中,思考着对策。她知道,仅仅澄清流言是不够的,必须找到柳家和萧景渊陷害他们的证据,才能彻底打垮他们。
就在这时,萧景琰派人送来一封信。信中说,他已经查到,这些流言是柳尚书的门生散播出去的,而且柳家和萧景渊正在暗中联络朝中的一些官员,准备在下次朝会上弹劾他和沈毅。
沈清晏看完信后,心中一沉。她知道,一场新的危机即将来临。她必须尽快想出办法,化解这场危机,保护好自己和家人,还有她与萧景琰之间的感情。
她拿起笔,给萧景琰回了一封信,信中说:七殿下,柳家和太子殿下的阴谋我们已经知晓。你放心,我会尽快找到他们陷害我们的证据。在这之前,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中了他们的圈套。
写完信后,沈清晏将信交给信使,心中暗暗发誓,这一次,她绝不会让柳家和萧景渊得逞!
第三卷
金阶雪恨,情深不负
第九章
朝堂对决,罪证确凿
秋猎大典后的第三日,早朝之上,气氛凝重如铁。
柳尚书身着绯色官袍,率先出列,手持奏折,声音洪亮:陛下,镇北侯萧景琰在北疆拥兵自重,私藏北狄降将,意图不轨;护国大将军沈毅与北狄私下议和,放走敌酋,此二人罪证确凿,请陛下严惩!
萧景渊紧随其后,躬身道:父皇,儿臣亦收到密报,萧景琰曾多次与北狄使者密会,沈毅更是克扣军粮,中饱私囊。此二人若不除,恐为大晏心腹之患!
朝堂之上瞬间哗然,文武百官议论纷纷。陛下眉头紧锁,目光扫过萧景琰与沈毅,沉声道:二卿可有话说
萧景琰上前一步,神色平静:父皇,儿臣在北疆所作所为,皆有军报为证,何来拥兵自重之说至于私藏降将,实为收拢北狄俘虏,查明北狄军情,现已将俘虏移交兵部,可随时查验。
沈毅亦出列辩驳:陛下,臣与北狄议和,是遵陛下旨意,为保北疆安定。放走敌酋一说更是无稽之谈,北狄首领已被擒获,现关押在京郊大牢,随时可提审!
柳尚书冷笑一声:空口无凭!陛下,臣恳请传证人上殿!
话音刚落,一个身着布衣的男子被带上朝堂,正是柳家收买的假降兵。男子跪在地上,哭喊道:陛下,草民所言句句属实!镇北侯和沈将军确实与北狄勾结,还曾让草民传递密信!
就在此时,沈清晏身着素裙,手持一个木盒,快步走进朝堂。她跪在地上,声音清亮:陛下,民女有证据,可证柳尚书与太子殿下诬陷忠良!
众人皆惊,柳尚书厉声喝道:沈清晏!此乃朝堂重地,岂容你一个女子放肆!
放肆的是你!沈清晏打开木盒,取出一叠书信和账本,陛下,这是柳尚书门生散播流言的往来信件,上面有其亲笔字迹;这是柳家与北狄使者的密信,证明柳家才是与北狄勾结的真凶;还有这本账本,记录了柳尚书克扣军粮、中饱私囊的罪证!
她将证据一一呈上,又道:至于这位‘证人’,她看向假降兵,你昨日还在柳府领取赏银,今日便来朝堂作伪证,柳府管家可为你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