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高门长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章 堂堂京师解元郎,何曾体会过如此患得患失?(第1页)

方才小丫头将手炉呈上时,苏萤只觉雪中送炭,放下茶盏,双手接过,顿觉暖意流入掌心。

可杜衡那一答,令她一怔。

不由抬头望去,恰恰对上杜衡投来的目光,只见他看着她捧着手炉,两颊微粉,唇色红润,比起方才略显苍白的面色,已是好了不少。

他便安心地朝她点了点头。

苏萤赶忙收回视线,也不知怎的,只觉得手炉竟有些烫手。

她忙将手炉放下,却因双手空空反觉心慌,便又抬手捧起茶盏并送至嘴边,仿佛这样能遮去大半面容,隔去那道关心的视线。

片刻后,她才又偷偷往杜衡所坐之处瞧去,此时杜衡已不再看她,苏萤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小几上有一盘三色茶果,吸引了她的注意。她向来爱吃软糯的小点,这茶果用糯米捶打至细腻无粒,内里包着甜甜的红豆馅,吃起来香软可口。

苏萤觉得好,又吃了一个。

喝了些茶,听婉仪讲了好些个笑话,不知不觉便到了新岁。

众人齐齐朝着老夫人跪拜,说着吉祥祝语,老夫人乐享天伦,依礼给了小辈们一人一只红包。

因苏萤是客,她未随众人前往拜祭杜氏先祖,而是留在堂屋等候。

婉仪搀着老夫人先行,程氏、容氏依序随在其后。杜衡却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堂屋,像是特意落在后面一般。

他经过苏萤身旁时,脚步微顿,低声道:“萤儿,祭祀颇费些工夫,若是困了,便回去歇息。让丫头留句话给二婶便是。”

今年是守孝结束后的,又捧起这本册子比照。目光一触,心中猛然一震,两边的字迹,虽大致相同,可一遇上复杂之字,收笔间的劲道便有了分明异样。

想起她自己也曾模仿婉仪的字迹将点评之语誊抄。难道,此字并非出自婉仪之手?

正在猜测之际,桃溪又送了一盘三色糕点,苏萤才恍然。

桃溪是从他书房出来的小丫鬟。

三色糕点是他见她在守岁时唯一多吃了一块的。

整个藏书阁,明面上是由她苏萤打理,可实则,早已落入他的安排之中。

那本册子,安安静静置于书案之上,等着她来翻看,除了他的授意,还有谁能如此?

若是婉仪,只怕早已笑嘻嘻地跑来追问,看到她放的书册没有?怎地还不回她话?

回想那日,她夸婉仪心细,还特地用了本崭新的册子来写评语,婉仪却支支吾吾、不敢接话。

原来从头至尾,与她以笔交谈的,一直都不是婉仪,而是他杜衡!

苏萤猛地合上书册,将它推到书案最偏远的一角,面容看似平静,实则掌心微微发汗。心头杂乱无章,连呼吸都乱了。

杜衡这是作甚?

从前,她可说,一切皆是他无心之举。

可这一回,明明,他是有了心!

杜衡遣清泉将书册送到桃溪手上,已有多日。可迟迟未见那册子回还。

他向来做事颇有章法,极少有反复斟酌之时。而这回,却隐隐觉得,他是不是太急躁了些?

也许,他应将书册交给婉仪,再由婉仪之手转交给她,才更妥帖。

可是,为时已晚。

诗词歌赋对他而言,但凡他看过,便能熟记于心。

书册上,不仅是他写的,就连苏萤写下的字字句句,他也早已一一刻进心底,闭眼便能默诵出来。

这几日,他在心中反复诵读那些字,并不觉得有何错漏之处,想来,不该是她发现了什么,而故意不回。

可若不是,又为何至今未有回音?

难道是她不愿再答复了吗?

堂堂京师解元郎,何曾体会过如此患得患失?

一颗心,仿佛被人轻轻挑起一线,连着几日,心神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