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1页)
魏进不知道自已是怎么离开观海阁的。
他只记得,当苏长青那句平淡的“起来吧,我累了”响起时,他那被无形山岳镇压的心神才得以解脱。他不敢抬头,只是以一种近乎本能的谦卑,倒退着爬起身,然后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挪到门边,用尽毕生最轻柔的动作,将那扇沉重的木门缓缓带上。
“吱呀……”
门轴发出的轻微声响,在他耳中却不亚于天雷滚滚。直到那扇门严丝合缝地关上,将内外隔绝成两个世界,他才敢转过身,背靠着冰冷的门板,大口地喘息。
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魏进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他那张布记皱纹的脸,此刻已是血色尽失,比宫里最上等的宣纸还要苍白。
他扶着墙,踉跄着走了几步,才勉强站稳。一阵风吹过,他才发觉,自已那身厚实的总管袍服,早已被冷汗彻底浸透,紧紧地贴在背上,黏腻而冰冷。
真仙!
活着的真仙!
这两个字,像是一把烧红的烙铁,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他侍奉过三代君王,见识过无数的奇人异士。有能开碑裂石的武道宗师,有能卜算未来的天机神算,甚至还有号称能与鬼神沟通的方外术士。但在他看来那些人无论手段多么玄奇,都终究是“人”的范畴。
可观海阁里的那位……不是。
那不是人。
那是岁月。是历史。是行走在人间的神祇。
那双眼睛,那种谈论八百年前秘闻时云淡风轻的姿态,那种仿佛能看穿自已灵魂的漠然……魏进活了七十多年,从未感受过那样的恐惧。那是一种生命层次上的绝对碾压,让你连反抗的念头都生不出来。
他不敢耽搁,也顾不上仪态,几乎是小跑着,向着神都宫城最深处,那座象征着至高权力的乾元殿奔去。
---
乾元殿,御书房。
檀香袅袅,驱散了书卷的沉闷。大衍王朝的君主,当今圣上赵恪,正手持朱笔,批阅着一份来自北境的紧急军报。他年近五旬,面容清癯,眼神深邃,虽未穿龙袍,但那一身明黄色的常服,依旧透着不怒自威的帝王气度。
“陛下。”
魏进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急促。
赵恪的笔尖一顿,在奏折上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墨点。他眉头微皱,有些不悦。魏进跟了他三十年,向来是最懂规矩,最沉得住气的今天这是怎么了?
“进来。”他放下朱笔,淡淡地说道。
魏进推门而入,快步走到御案前,然后让出了一个让赵恪瞳孔骤缩的动作。
他竟“噗通”一声,五l投地,跪拜了下去。
“老奴,叩见陛下!”
这不是平日的请安礼,而是只有在面见先帝牌位或是犯下滔天大罪时才会行的大礼。
赵恪心中一沉,缓缓靠在龙椅上,沉声问道:“魏进,出什么事了?可是珣儿在观海阁闯了祸?”
他知道魏进去观海阁的目的一是为了试探,二也是为了给赵珣惹出的乱子善后。能让魏进如此失态,想必是那观海阁的守阁人,有些不为人知的背景,让赵珣踢到了铁板。
“回陛下……”魏进抬起头,脸色依旧苍白,声音艰涩地说道,“三殿下他……他不是踢到了铁板,他是……是冒犯了……神明。”
“神明?”赵恪的眉头皱得更深了语气中带上了一丝冷意“魏进你跟了朕三十年,也开始信这些装神弄鬼的把戏了?”
“不!陛下!不是把戏!”魏进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源于灵魂深处的惊惧,“观海阁那位苏先生,他……他是活了至少八百年的……真仙!”
此言一出,御书房内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连窗外枝头的蝉鸣,似乎都在这一刻被掐断了。
赵恪定定地看着魏进,眼神从最初的不悦,转为审视,再到惊疑。他太了解魏进了这是一个比石头还要稳重的老人,绝不可能信口开河。
“你……把话说清楚。”赵恪的声音变得低沉而沙哑。
魏进不敢隐瞒,将自已在观海-阁的所见所闻,一字不差地复述了一遍。从自已用“静神涎”的试探,到苏长青随口道出“刹那芳华”的秘闻,再到那遗忘绿洲、神灵后裔等闻所未闻的远古传说。
他描述得极为详细,甚至连苏长青说话时的语气,眼神的细微变化,都没有放过。
随着魏进的叙述,赵恪的脸色也在不断变幻。
当听到“温柔的死亡”时,他背后升起一股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