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两顿晚餐(第1页)
回到家,外出跑销售十来天的老爸回家了。许政华带回了盐水鸭,是江苏高邮的传统特产。
许政华只要出门跑销售,回来,都会带点土特产给家人打打牙祭。
盐水鸭太齁,吃的时候切成块,蒸煮后会比较好吃。
老妈还没回来,自然还是许岩动手,把盐水鸭切万块,放在饭甑的上层,与饭一起着蒸。
在本地,每家都用饭甑,饭甑形似“圆桶”,结构却比圆桶复杂得多,它一般由杉木制成,直径略小于高度,饭甑蒸出来的米饭均匀熟透而无焦饭,食之又软又香,口感极好。
许岩手脚麻利地在厨房忙活,准备烧炒茄子和青椒炒鸡蛋。
“儿子,高考怎么样,能考上大学吗?”
许政华来到厨房,看着忙碌的许岩,爹娘看孩子,心情总很愉悦,特别是看和他差不多高的儿子。
这阵子,由于许岩写文章赚了很多稿费,许政华就在外说,当年给他爷爷奶奶,也即许岩的曾祖父母迁坟,找了一个风水宝地。
因为那个宝地的对面是笔架山,风水好,培养文曲星。
家里没有读书的基因,这小子写文章赚这么多钱,肯定与当初风水有关系。
许岩说:“爸,我想考个学校没问题,当然想要好学校肯定不行。”
“能考上就行,我们家族里也能出个大学生了。跟你说儿子,当初我给你太爷太奶迁坟时……”
许政华又开始絮叨了,生怕儿子不知道。
老爸许政华就这点不好,喜欢吹嘘,可能是跑销售,走南闯北跑销售的缘故,许政华特别爱说大话,给人以华而不实的风评。
就在许政华自说自话的当儿,黄秀英和许峰回来了,这时,许岩也把菜烧好了。
除了肉末烧茄子、青椒炒鸡蛋、红烧豆腐,加上蒸好的盐水鸭和顿顿都有的梅干菜腌肉。
黄秀英看着四方桌上盆碗的菜散发着升腾热气,心里是心满意足的喜悦。
“秀英,你大儿子说能考上大学,今晚得好好喝一杯。”许政华一见黄秀英开口说道。
“考上就好,到时候给那对门那女人瞧瞧。”
黄秀英小学只读到三年级,对她来说,儿子能读到高中就已经不错了。
她从来没奢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但自从和对门的钱淑珍结了冤家对头后,对钱淑贞经常炫耀她上大学的儿子,一直耿耿于怀。这阵子,就特别想有一个能考上大学的儿子。
也因此,在外面,黄秀英有意无意显摆自己能会写文章赚钱的儿子。
这点,夫妻两个倒是一个模样了。
夏日傍晚炎热,许家四人围坐在四方桌上,许政华和黄秀英面前的酒杯上是谷烧,有五十多度,土酿白酒。
“儿子,高考完你就是大人了,今晚也喝点酒?”许政华说。
“行,喝少一点。”黄秀英立即跟着说,她会喝酒,只要许政华在家,都会陪丈夫小酌一杯。
“爸妈,我不喝酒。”许岩其实酒量不错,但这辈子能不喝就不喝,再说,还没高考,也不是庆祝的时候。
吃饭间,一家人说起饭店装修的事,此时装修已近尾声,只要收拾一下,随时都可以开业。
黄秀英对好不容易顶替自己父亲,得来的的粮管所工作,现在要辞职,心里很是不舍。
她叹了一口气,说,“我辞掉工作,以后就没铁饭碗了。”
“姆妈,现在时代变了,你以后会发现,铁饭碗越来越不值钱,开饭馆一年抵得你好几年工资。”
这一番话,许岩与黄秀英说过无数次了。
“秀英,我这次在外面,特意去个体经营的饭馆吃饭,每一家我都打听了,开饭馆真的能赚钱,南京一家饭馆开的很大,老板和老板娘也是双双从国营单位出来的,你猜他们是啥单位?”
“啥单位?”
“男的是供电局,女的在邮电局,单位都比粮管所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