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逆流1991,我带全家成首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章 版权(第1页)

宁晓留着一头长发在后面扎了个马尾,一件宽松的牛仔衣,下身是口袋很多的工装裤。

宁晓相貌俊朗,有着一股导演文化人的范。

在二中学校的小会议室,苏开颜等几位领导、王得才老师和许岩等来了沈主席、周编辑、宁晓。

沈主席对佛山文艺的行程很满意,一见许岩,就把证书、奖金递过来。

奖金是现金,厚厚地装在一个信封。

“许岩同学,大家都很欣赏你呢,高中学生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沈主席高兴地说。

“谢谢沈主席周编辑,辛苦了。”许岩接过证书奖金,放在会议室桌子上。

在旁边的宁晓看到许晓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的样子,心里暗暗点头,难怪能够写出这么优秀的小说。

“你好!许岩同学。”宁晓作了介绍:“我是搞电影的手艺人,这是我给你的一个见面礼。”

宁晓拿出一个盒子,里面是一支钢笔,知道对方是学生,想来想去,送支钢笔,但是按最贵的价格买。

“英雄”品牌。

许岩一阵无语,除了他买的钢笔外,这些日子,唐艺给他送了钢笔,也有两位女同学给他送钢笔。

这位宁晓导演又送钢笔。

好像因为许岩写作发表文章,配备的就应该只有钢笔。

许岩诚恳地对宁晓说声谢谢。

接下来,自然说起那个《打工妹》小说。

宁晓说出了对小说的理解,《打工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生活细节生动,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宁晓花抛砖引玉,迫不及待谈了对小说的理解,也不管在场的沈主席、苏开颜他们。

今天见到许岩,忍不住又怀疑这位高中学生能否写出这样的小说,虽然许岩与其他浮躁的学生不同。

许岩说:“宁老师文学素养真好!你有些想法我当被在写的时候都没有想到过。”

“我从没离开过这个小镇,但我的初中同学几乎都在外打工,春节回家我喜欢听他们在外面打工的故事。”

“写这个小说我就花了两个晚上,几乎都没怎么构思,不知为什么,好像一挥而就。”

……

一时之间,除了侃侃而谈的两人,其他在场的人大多没看过《打工妹》小说,听得云罩雾罩,似懂非懂。

周编辑是认真看过《打工妹》,认真地听许岩和宁晓俩人交流,觉得收获良多,竟然拿出笔记本写起来。

而王得才老师拿着周编辑带来的杂志,一边听两人说话,一边看小说。

此时,王得才见许岩与广东来的宁晓导演交流融洽,心里没有把许岩当学生看待了,已然把其视为创作的老师了。

过了半个多小时,宁晓提出了要买影视版权的意愿。

“许岩同学,这个小说的影视版权卖给我,按现在市场行情,5万元。”宁晓顿了一下,真诚的语气,“这价位我咨询过很多影视公司和作家,这方面请相信我。”

许岩是高中学生,又在县城这个小地方,对小说买版权的事情肯定陌生。

宁晓直接提出来,足见坦诚。

许岩虽然不熟悉版权事宜,但上辈子听多了,知道宁晓提出的很中肯。

“宁老师,我同意,非常感谢能看中我的小说。”

说实话,这笔版权费是雪中送炭,自己正好有件事需要这笔钱。

接下来,宁晓拿出已经准备好的格式合同,空的地方只要填上数字等内容。

许岩认真看了一遍,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