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逆流1991,我带全家成首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家常菜饭香(第1页)

老爸许政华终于出差回家了。

许政华在乡镇企业做供销员,常年在外东奔西跑,一年到头,在家的数得着日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几乎每年乡镇都办企业。

那时,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三分天下”、工业经济“半壁江山”、财政贡献“五居其一”。

着实兴旺了一阵。

但从两年前,乡镇企业进入治理整顿阶段,其实是洗牌,要去芜存菁。

许政华虽说小学毕业,在同龄人中算是文化人。

而且是农业户口,本因在家务农,但他性格活络,在家呆不住,年轻时就喜欢天南地北往外跑。故也算是个特长,一直在乡镇企业跑供销。

也因此,许政华见证乡镇企业当初的兴旺,也在经历现在的举步维艰。

许岩记得今年,出差回家的许政华就感叹现在乡办企业年景不好,生产的产品销不出去,也不敢销,因为货款收不回来,到处都是欠债。

还说:“我们家有你妈在单位是正式工,家里有保障。”

这时的许政华当然不知道,再过一两年,乡镇企业通过洗牌,优质的乡镇企业又迎来新的机遇,腾飞起来。

而且,像黄秀英的单位粮管所国营单位,也是因为经营不善,最后弄得黄秀英也成为下岗工人。

当然,那时还没开始听到有“下岗工人”这个词。

在前世,许岩虽然没说出口,心里觉得老爸过于保守,要是胆子大一些,单独办企业,早就享受时代红利了。

不过,随着年岁渐长,终于理解,表面上看起来生性跳脱的老爸,不敢闯,皆是因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一大堆人。

这世上,成功者者寥寥,因为人生路上,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无形锁链,禁锢人的一生。

突破不了人生道路上无形的枷锁,就只能泯然于众,庸庸碌碌的普通人,

这个星期天下午,许岩在家写了两篇文章,修改了一遍,抄好,用信封装好。

许岩去中街的邮电局,在柜台领取了上次的稿费,又把两篇文章投进了绿色邮筒。

这期间,自然引得邮电局的工作人员带着羡慕的眼光,夸奖许政华和黄秀英生了一个好儿子。

许岩去了菜市场。

镇子的菜场不大,下午人寥寥只有几个人,连摊主也没几个,只有肉摊、鱼摊的摊主在。每天下午光景,除非家里来了客人的人家,才会来买肉或鱼,招待客人。

许岩在菜场买了鱼和肉。

现在物价低,猪肉12元,鱼8毛。花了不到5元,买了两斤重的鲫鱼,1斤半猪肉、两块豆腐。

走出菜场,许岩见一位老妇站在路边,面前一个脸盘,盘子里是一盘底密密麻麻的螺蛳。

“螺蛳多少钱?”

“3毛。”老妇说。

说贵也不贵。

老镇旁边有条从峡谷蜿蜒而来的溪河,河水清澈见底,只要伸手在鹅卵石底下一摸,便能抓住一窝螺蛳。

许岩想了想,花了不到2元买了螺蛳,因没带装的东西,就让老妇帮着送回家。

到家后,螺蛳用自家的桶装着,换了清水,在里面滴了菜油和放了少许盐。这样,桶里的螺蛳更能容易吐出泥腥味,到时揉搓一番,用水清洗几次就可以食用了。

这晚,许岩主厨。

上辈子,许岩成家后喜欢下厨,成了厨艺达人。

只见许岩杀了鱼,刮了鱼鳞,又熟练取出了鱼的内脏,他还不忘记把鱼肚里的黑膜也刮掉,这样可以去掉鱼的腥味。洗净后,又用干净的抹布吸干了鱼表面的水分。

豆腐也切成了方块,放在大碗里用水养着。

接着,许岩开始炒青椒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