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0章 他确实有几分本事(第1页)

他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转头看向自家胖儿子,朗声道:

“惟庸的法子简单得很——派兵乘船出海,挑个港口好、气候佳、位置便利、人多热闹的地方!”

“先礼后兵,能谈就谈,谈不拢就打!”

说到这儿,朱元璋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

“惟庸有句话咱觉得特别在理——”

“他说,我大明将士远道而来,堂堂正正要块地盘做买卖,你这小国竟敢不给面子?”

“不给大明面子,将士们能忍?”

“自然要好好教训一番!”

“到时候不仅地归咱们,连建城的钱粮人力也得让他们掏。”

“这帮番邦小国,畏强权不识仁义,不给他们点颜色瞧瞧,日后岂不更猖狂?”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神情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妙啊!

胡公不愧曾是我大明的宰相。

这安排,进退有度、名正言顺。

既显了大明的威仪,又不失风度。

甚好!

说笑几句后,朱元璋话锋一转:

“地一到手,那就是大明的疆土!”

“驻军、派官、迁民,一样不落!”

“若那些外邦百姓仰慕我大明,想进城生活,倒也无妨。”

“但既入我大明地界,就得守我大明的规矩,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胡惟庸这番话掷地有声,朱元璋父子深以为然。

本就该如此!

大明没灭了你那小国已是开恩,让你守规矩,天经地义!

“殖民地,就是我大明在海外扎根的地方!”

“这样的地盘多了,我大明的舰队便能纵横四海!”

“惟庸这主意,咱觉得挺好!”

朱标毫不犹豫地点头赞同。

朱标对这种表面光鲜又声势浩大的策略格外青睐。

他心中认定,大明正该这般行事。

至于”仁慈宽厚”?

呵,他可是大明的储君,又不是外邦的王子,何必理会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紧接着,朱标便与朱元璋商议起远征将领的人选。

这父子俩已然迫不及待地开始挑选统兵大将。

在他们看来,此次远征分明是送上门的功勋。

如今大明军威正盛,对付那些偏远小国,还不是手到擒来?

故而择选合适的统帅至关重要。

经过反复斟酌,父子二人最终定下蓝玉、傅友德、李景隆三人。

这三位将领将各自统领一军,分头攻占异国的疆土。

对朱元璋父子而言,这三人的选择皆有其深意。

蓝玉身为太子妃的舅父,傅友德曾有过出海经验,而李景隆的父亲曹国公李文忠更是朱元璋的义子,乃开国功臣。

可以说,除却老成稳重的傅友德作为保障外,蓝玉与李景隆实则是为朱标日后登基培养的班底。

这二人皆属大明法。

陆上安营扎寨,蓝玉等人自是驾轻就熟,就连李景隆这等”名将”也能处置得当。可到了海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