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海上驿站(第2页)
”臣傅友德,拜见陛下、太子殿下!”
”惟学辛苦了,此番出海可比北伐艰辛啊,怎晒得这般黝黑?”
朱元璋对这位忠心老将格外亲厚,言辞间透着关切。
傅友德闻言咧嘴一笑:“陛下明鉴,海上日头忒毒!”
”不瞒您说,臣在番邦时终日只穿单衣——那儿热得根本穿不住衣裳!”
”竟这般炎热?下回出海可得备足消暑之物。”
朱元璋认真记下这个细节。能让铁骨铮铮的傅友德叫苦,足见异域气候之酷烈。
”说说此番经历吧,你奏折里光写收益惊人,具体数目却含糊其辞,究竟是何道理?”
朱元璋单刀直入。他相信这位老将绝不会在战利品上弄虚作假。
这次远航与往日不同,乃是乘船前往。单看船上满载的货物,便知获利之丰,想瞒也瞒不住。既然话说到这份上,可见其中确实有些蹊跷。朱元璋自然不能不在意。
傅友德闻言先是挠了挠头,随即拍案道:“陛下,容臣细细道来!说这收益难以估算,实在是数目太过惊人。您瞧这箱”他掀开刚命人抬来的木箱,里面堆满了胡椒粒。
”陛下请看,这是臣带回的胡椒。临行前记得这等品质的胡椒,市价约莫一两银子十斤,不知如今可还如此?”朱标立即接话:“确是如此,儿臣前几日刚查过行情。”
傅友德拱手道:“谢太子殿下。这样的胡椒,臣带回整整两船,少说也有十万斤!”
”多少?”朱元璋父子异口同声惊呼。
傅友德郑重其事地伸出两根手指:“两船,不下十万斤!而这仅是收益的一小部分罢了!”
朱元璋定了定神,追问道:“既如此,十万斤折银万两便是,为何说算不清?”傅友德苦笑着指向脚边的胡椒箱:“难就难在此物几乎没花银两。出海时臣带着银两和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起初用现银采购时,上等胡椒不过一两银子百斤。”
”什么?”朱元璋瞪圆了眼睛。傅友德坦然道:“陛下没听错,番邦就是这个价。更离奇的还在后头——待银两用尽后,臣开始以货易货。就拿丝绸来说,在大明一匹约值一两银子。”
见父子二人点头,傅友德摊手道:“可到了番邦,同样一匹丝绸,竟能换一两黄金!”
朱标猛然起身,面露惊愕。
傅友德默不作声,接连掀开数个木箱。
”陛下、太子,请看!”
”这些不过是冰山一角。”
”此次返航,金锭才是真正的大头。”
”微臣实在难以估算胡椒的利润。”
”单单一艘船上,两匹绸缎就换回整船胡椒。”
”这般买卖,该当如何计算?”
朱元璋与朱标四目相对,彼此眼中都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如此宝地,断不可失之交臂。
傅友德继续禀报:
”那些番邦自然不可能尽数用黄金交易。”
”因此微臣带回了各色宝石、珊瑚、玳瑁”
”以微臣浅见,件件都是稀世珍宝。”
”可在那里,都是整箱整箱地往船上搬运”
说话间,他又掀开几个木箱。
朱元璋和太子同时按住心口。
老天爷,实在看不下去了。
太过振奋!
这该是何等富庶之地!
此刻朱元璋望着傅友德,恍若见到世间难得的得力干将。
傅惟学,当真是大明栋梁!
望着满箱的珠宝、黄金、香料
朱元璋父子久久无言。
傅友德终于开始总结:
”陛下,若按市价估算,这些金银香料合计约值四百万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