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6章 心似野马,智计百出却毫无顾忌(第2页)

见道衍一副抓耳挠腮的困惑模样,胡大老爷抿嘴一笑,悠悠道:“管仲曾助齐桓公吞并鲁国。”

”原来如此!”

道衍此人确实有几分真才实学。

胡大老爷不过稍加点拨,他当即心领神会。

这事说来有趣,当年管仲确实策划过一场精彩的经济战。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比邻而居,商贸频繁。鲁国独有一种名为”鲁缟”的布料,工艺精湛,获利颇丰。

管仲便从此处入手,先是令齐桓公及众大臣皆着鲁缟,同时禁止齐国百姓织造此布,反倒大量从鲁国采购。

鲁缟价格水涨船高,鲁国上下喜不自胜。

这买卖可比耕种划算多了!有了钱粮,谁还愿意面朝黄土?

于是举国上下纷纷改行织造鲁缟。

若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偏生管仲又添了把火——推出累进奖励:贩千匹赏三百金,万匹竟赏三千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商人们使尽浑身解数,连最后一批耕农都被拉去织布。

一年后,管仲突然下令:严禁鲁缟入齐!

此时鲁国粮仓空空如也,满库唯有绫罗绸缎。齐国趁机高价售粮,鲁国进退维谷——向他国购粮路途遥远,根本等不起。

到头来,鲁国辛苦挣来的银钱全数奉还,还倒贴不少。

这便是管仲的经典经济战!

道衍眼中精光乍现,当即举一反三:“大人,咱们是否也能高价收购的人参马匹?采参需深入老林,养马更费草场人力。以利相诱,岂不就能荒其农田?”

胡大老爷抚掌轻笑:“此计甚妙!”

道衍正暗自欣喜,忽又愁眉紧锁。

”大人,此事难办啊!”

”属下粗略估算,若要哄抬物价,须得咱们自掏腰包补足差额。”

”日后虽说能连本带利收回,可这先期投入绝非小数!”

”纵使颜面扫地,终究是个国家!”

”以一己之力对抗举国,实在力不从心!”

胡大老爷瞧着垂头丧脑的道衍,忍俊不禁地踹了他一脚。

待这和尚晕头转向时,厉声训斥:

”平素诡计多端,怎的对付外邦反倒讲究起仁义道德了?”

”既能派人假扮富商祸害他们,再派些人装作山匪又有何妨?”

”至于匪徒烧杀抢掠,与你有何干系?与我大明何干?”

”自然,我大明商贾收购赃物确有不妥。”

”大不了多给几分薄利便是!”

”其余休提!”

”我大明商贾皆按规矩办事,又未亲自动手劫掠,若不服气,自去寻那些强盗理论!”

道衍和尚心服口服,朝胡大老爷比出拇指。

论阴险狡诈,还得看您胡大老爷啊!

此刻的道衍躁动难安,恨不能挠破头皮宣泄亢奋。

换言之,这人已陷入癫狂。

于道衍而言,学问不过是达成目的的器具。

他对学识既渴求又轻蔑,向来视若柴薪。

有用则取,无用则弃。

一切所为,皆为突破自身桎梏。

自诩超脱凡俗的他,最向往幕后搅动风云的快意。

那种帷幄之中颠覆乾坤的,方为其心之所向。

佛法诗词,在他眼中尽是。

故而他不择手段,罔顾正邪,甚至践踏伦常道德。

这般人物,常人看来便是诡谲莫测的狂徒。

青史之上,他确实这般行事。

怂恿朱棣以藩王之身问鼎帝位,成就千古唯一伟业,岂非骇俗?

然则他自身得了什么?

世俗所求的功名利禄、酒色财气,他分毫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