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1章 大才!只可惜懒惰(第2页)

在他看来,国家如同一个大家庭。

若不多积累家当,遭遇天灾人祸时,稍有不慎便满盘皆输。

反之,若家底殷实,即便天灾人祸来临,又有何惧?

我自岿然不动!

甚至有余力谋划其他。

这便是家底殷实的好处。

而昔日的朱元璋,吝啬至极,连俸禄都不肯多发,结果天下依旧贫困。

他能奈何?

只因他穷!

开源节流,人人皆知。

可他只懂节流。

至于开源?

一无所知!

他认为,开源便是征税,但农户已不堪重负。

他朱元璋吃过苦,怎能让农户再遭元末之难?

而其他开源之法,他一无所知。

加之官员们的私欲作祟,哄骗老朱继续优待大明官员和读书人。

于是,大明财源从一开始便走下坡路。

朱元璋是否知晓?

当然知晓!

正因看到危机,加之他个人性格,他将官员俸禄压得极低。

结果,大明近三百年历史,杀人之多史无前例。

同时,贪腐之风、狠辣之态,亦历朝历代之最。

简而言之,官员的俸禄微薄至极,即便是最有良知的官员也难以维持家用,这已成了司空见惯之事。

然而,现状已大不相同。

朱元璋亲眼目睹了大量财富的涌入,这些钱财数目庞大,触手可及,既无需从贫困的农民那里掠夺,也不必在朝堂上大开杀戒,只需从外国势力那里巧取豪夺即可。

这对他来说算得了什么?他朱元璋何时将外国势力放在眼里?

因此,朱元璋此刻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嘿,嘿嘿,胡惟庸啊!”他笑道,“嘿嘿嘿,要不,这件事,由你来挑头负责如何?”

朱元璋的笑容中带着狡黠,却也掩饰不住内心的炽热。

在他看来,没有人比胡大老爷更适合这个角色。身份、地位、资历这些都不必多说,即便是新建一个衙门,只要胡大老爷坐镇,就无人能挑衅。

更重要的是,胡大老爷深知其中之道!他太懂了!

他既有公开为国家敛财的手段,又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谋。这样的人才,无疑是稀世珍宝。

遗憾的是,胡大老爷当即拒绝了这个提议。

“臣感激陛下的赏识,但臣如今年迈体弱,还是回家安享晚年为好!”他恭敬地回绝,“还请陛下另寻贤才!”

胡大老爷才不会答应呢。毕竟,谁都清楚,这未来的海关职位,油水之大,难以估量。

即便是当下世人视为肥缺的漕运总督之位,面对新兴的海关衙门时,也不免心生艳羡。

毕竟,漕运有其局限,运载量早已限定其发展空间。

而海关一旦壮大,其资金流动将如泉涌般无限增长。

这样的机遇,若在往昔朝代,众人或许还能共同分享,不过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