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刘巴:大耳贼还想要兵权?没门!(第2页)
“王累、黄权不足为虑。”李严开口道:“最重要的还是刘巴,此人名声太大,对使君的影响颇大。”
“此人到底是不是周瑜的人?”孟达琢磨道:“若能确定就能除掉他!”
“此事确实可以做些文章。”诸葛亮微微颔首,“我在荆州尚有人脉,可以命人前去打探一二。”
“为今之计,该如何拿到兵权呢?”刘备神色愤恨,“若非周贼狡诈,把咱们的人都骗走,眼下也不会如此被动,全要看他人脸色行事”
带着一万嫡系大军入蜀,与光杆司令入蜀,显然是两种局面。
“明公别急。”张松开口道:“刘璋性格懦弱好欺,而且还耳根子软,只需我等长久为您说项,刘璋总有一日会被影响。”
张松作为益州别驾,非常了解刘璋的性格为人。
只要在刘璋耳边,一直为刘备说好话,久而久之前者就会受影响。
“明公也可主动毛遂自荐。”法正补充道:“次数多了,刘璋就会不好意思,感觉抹不开面子。”
“两万兵力这个数量有些敏感。”李严提议道:“明公可以退而求其次,在合适的时候降低一点,刘璋就放松警惕答应下来。”
“一万?”刘备迟疑道:“刘璋拥兵五万,若拿走两万,我尚且还有信心。”
“若再降低,兵力太过悬殊,恐不能胜啊。”
刘璋与刘备之间的兵力,属于是此消彼长。
刘备多要走些,刘璋手中就少些。
两万打三万,刘备自负南征北战多年,还能有一定信心。
可若是一万打四万,又是在刘璋主场作战。
倘若据守城池不出,刘备还真没啥办法
“明公想岔了。”孟达轻笑道:“您少拿一些兵力,剩下的可以由我们来。”
“妙哉。”刘备一点就透。
“就依此计策行事。”诸葛亮总结道:“几位先在刘璋耳边说好话,机会合适时主公毛遂自荐。”
“倘若如今日这般,依旧有人跳出来反对,主公就主动退而求其次,在兵力数量上让步,好教刘璋能够安心。”
“好!”刘备拍板道:“就这么办!”
“明公也不必太过心急。”张松开口道:“最迟再过几月,您定然有机会执掌兵权。”
“此话怎讲?”刘备忙不迭发问。
“明公有所不知。”张松解释道:“汉中地狭,出产粮食有限,不足以自给自足。”
“每年赶在秋收之前,张鲁都会打秋风,派兵入蜀抢收粮食。”
一郡之地、养兵两万,想一下就知道不容易。
张鲁的五斗米教,想要加入先缴纳五斗米,由此可见一斑。
“原来如此。”刘备顿时心安,“看来只需耐心等待张鲁发难,刘璋就不得不用我为将。”
“正是此理。”张松捻须道:“届时我等齐齐为您帮言,大事可成。”
“备,在此承诺。”刘备举起酒杯,郑重道:“事成之后,定然不会亏待诸位,必厚报之!”
“多谢明公!”一群二五仔齐齐回应。
刘备已经不装了,摆明车马就是要篡夺益州,窃取刘璋的家业。
没办法,再坚持仁义真要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