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我,赤壁周瑜,揽二乔脱离江东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0章 庞统:撸走大军,让刘备变光杆!(第2页)

“主公,不如”庞统顿了下,“放刘备离开算了。”

“嗯?”周瑜蓦然瞪大眼睛,难以置信道:“连士元都被说服了?你可是知晓隆中对内容,刘备摆明了是图谋益州啊!”

“主公误会。”庞统摇头道:“孔明确实找过属下,但还请主公放心,庞统绝不会被他人左右意见。”

“属下建议放其离开,乃是出于为主公考虑。”庞统郑重道:“此言天地可鉴,绝无虚言!”

“士元言重了。”周瑜连忙道:“我岂能不信你?你细细跟我说一下。”

“主公。”庞统拱手道:“先前咱们讲过,对益州下手的绊脚石,就是身处江夏的刘备。”

“刘备不解决,咱们不好对益州动手。”庞统继续道:“眼下刘备主动离开,不禁免去咱们的后顾之忧,还能白赚一个江夏郡,何乐而不为呢?”

“可刘备一旦篡夺益州,咱们就多出一位强敌啊。”周瑜提醒道:“两相比较下来,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主公多虑了。”庞统轻笑道:“孔明肯定会劝刘备取益州,但刘备不见得能下这个决心。”

“怎讲?”

“此人说好听点是仁义立身,说难听点就是优柔寡断。”庞统侃侃而谈,“当初孔明还让刘备篡夺荆州呢。”

“刘备为名声所累,担心坏了多年积攒的仁义之名,最终没有同意,换作益州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怪庞统不够聪明,实在是刘备的名声极具迷惑性。

一个素来仁义的人,岂会去篡夺同宗的基业?

抛开历史经验,以当世人的眼光来判断,可能性确实不大甚至是不可思议!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周瑜意味深长道:“士元,不要被刘备过往的形象所欺骗,人都是会变的”

“董卓年轻时,喜爱行侠仗义,从军后每次受赏,都会全部分给士卒。”

“曹操年轻时,不畏宦官强权,打击为富不仁的豪强,立志要做大汉的征西将军。”

“司马懿年轻时咳咳。”

周瑜干咳一声,意识到差点说串了,好在庞统没有追问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庞统咂摸这句话的滋味,“主公这话说的深奥啊。”

“是忠是奸,是真仁义或伪君子,只有时间能够看清。”庞统感慨道:“在身死灯灭、盖棺定论之前,都不能对某个人轻易下定论。”

“是这个道理。”周瑜微微颔首。

“卑职谨受教。”

庞统恭敬一礼,一番话让他感悟良多。

“士元,现在觉得该不该放走刘备?”

“该不该”庞统无赖道:“这是主公该决断的事情,卑职就不妄下定论了。”

“你这家伙”周瑜哭笑不得,“合着我说半天白讲了?”

“主公。”庞统正色道:“属下多嘴一句,眼下求情的人太多了,一旦否决恐失荆州人心。这也是卑职劝您答应的主要原因。”

周瑜闻言陷入沉默,近来确实感受到不小压力。

黄承彦、庞德公、司马徽这些名士,以及各大世家方面,都曾找到周瑜求情。

“另外,属下倾向于答应刘备借道,还有一个原因。”庞统再次开口。

“什么原因?”

“只要刘备从荆州经过,属下就能把他的一万大军留下!”庞统自信道:“别管刘备究竟去干嘛,都让他变成光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