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要想俏一身孝,未亡人力挺周瑜!(第2页)
“议兵吧。”孙权切入正题,“我意,江东出兵三万,与刘皇叔方面组成联军,合计五万之众,一同对抗曹操。”
话音落下,大殿上鸦雀无声,没有人开口说话。
大部分人没资格在此事置喙,而孙权则在暗暗观察周瑜的反应。
诸葛亮同样如此,尽管与周瑜有些小不愉快。
但从自身利益出发,诸葛亮自然希望江东出兵多多益善。
只要周瑜开口,诸葛亮一定会声援力挺。
但是周瑜端坐不动,无动于衷。
孙权见没人反对,周瑜也没反应,心中大为满意,又说道:
“此一役,我决定委任程普、周瑜,分别担任左右都督,共同执掌大军。”
“嗡嗡嗡”
不同于刚才,这下大殿上顿时炸锅。
哪怕不懂战事的文臣,也懂得不该令出二门,这会影响战事指挥。
另外,江东从前只有大都督,作为军方第一人。
现在弄出一个左、右都督,摆明了是要削周瑜的兵权。
一时间,周瑜再次成为全场的焦点。
可周瑜还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看得诸葛亮都有些心急。
气氛逐渐变得诡异起来,议论声渐渐停止,依旧是无人反驳。
程普、黄盖、韩当等老将,知道令出二门的弊端。
但作为被提拔者,程普作为受益方,自然不可能反对自己。
黄盖、韩当作为多年的老交情,也不可能砸程普的场子。
如此一来,武将方面明知不妥,但被利益堵住嘴巴,对此表示沉默。
文臣方面,张昭作为文臣之首,同样没有开口反驳。
张昭周瑜、一文一武,同为孙策的托孤大臣,地位上平起平坐。
现在,周瑜被程普分走一半权力,自然就矮张昭一头。
日后张昭就不仅仅是文臣之首,更是文武之首,张昭自然乐见其成。
张昭这位老大哥不发话,其他文臣就更不会当出头鸟。
鲁肃则是提前知晓,知道这是早就谈好的事情,对此也不意外。
眼下最着急的是诸葛亮,偏偏他是个外臣。
不能主动插话,只能作为“辅助”帮衬周瑜。
偏偏周瑜也不开口诸葛亮就没了用武之地。
“兄长,您意下如何?”
周瑜保持沉默还不满意,孙权故意开口发问,颇有耀武扬威的意味在其中。
也算是对周瑜插手孙绍之事,以及今早故意迟到的报复。
“我没意见。”周瑜泰然自若。
“兄长深明大义。”孙权颇为内涵称赞,但隐隐有嘲弄的意味在其中。
“我有意见!”
正当孙权自鸣得意时,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众人不禁循声望去。
小乔搀扶着大乔,突然现身门外。
只见大乔头戴麻布、身着孝服,手中还捧着一个灵位,上书:
「汉故讨逆将军领会稽太守吴侯孙策之灵」
看到这一幕,所有人立即起身致敬。
孙权心中猛跳,生出一丝不妙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