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页)
高二的时光在刷题的间隙和偷偷的悸动中溜走。
齐心理的好变本加厉。她开始给颜嫣带温热的豆浆,会在她趴在桌上小憩时悄悄关上旁边的窗户,会在她抱怨英语单词太难背时,默默递过自己画满独特记号的单词本。
颜嫣也渐渐习惯了这种沉默的呵护。她开始主动地、更多地闯入齐心理的世界。下课硬拉着她去走廊晒太阳,体育课自由活动时非要和她一组,放学时磨磨蹭蹭地收拾书包,只为了能和齐心理一起走过从教学楼到校门口的那段五分钟的路。
她们的关系,像春雪消融,缓慢而不可逆转地变得亲密。周围的人都看出她们形影不离。
转变发生在一个晚自习的雨夜。
暴雨倾盆,教室里只剩下寥寥几人。颜嫣又在对着一道物理题咬笔头,齐心理安静地坐在旁边看书。
啪的一声,停电了。教室陷入一片黑暗,只有窗外偶尔划过的闪电带来瞬间的光明。
几个同学发出小声的惊呼。颜嫣也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往旁边一抓,正好抓住了齐心理放在桌下的手。
冰凉的指尖触碰到温热的皮肤。
两人都僵住了。
黑暗中,所有的感官都被无限放大。齐心理能清晰地感觉到颜嫣手指的纤细和微颤,能听到她骤然加快的呼吸声,甚至能闻到她身上那股越来越熟悉的、混合着草莓香和阳光的味道。
颜嫣似乎想把手抽回去,却被齐心理下意识地、用力地握紧了。
这是她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牵手。
齐心理的心跳如擂鼓,在寂静的黑暗里响得让她害怕被听见。她鼓足了平生最大的勇气,手指笨拙地、一点点地嵌入颜嫣的指缝,变成了一个十指紧扣的姿势。
颜嫣没有挣脱。
又一次闪电亮起。刹那间,齐心理看到了颜嫣近在咫尺的脸,她的眼睛睁得很大,里面有惊讶,有慌乱,还有一丝……齐心理不敢确认的羞涩。
雷声隆隆滚过。
在雷声的掩盖下,齐心理听到颜嫣用极轻极轻的、气声般的声音问:齐心理……你……是不是喜欢我
齐心理在黑暗中屏住了呼吸。几分钟,或者只有几秒,她用一个几乎微不可察的、坚定的点头回应了。尽管她知道颜嫣可能看不见。
但颜嫣仿佛感受到了。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头靠在了齐心理的肩膀上。
齐心理身体僵直,一动不敢动,只觉得被颜嫣靠住的那一小片皮肤,烫得吓人。她收紧手指,更紧地握住了颜嫣的手。
窗外暴雨如注,窗内两个少女在黑暗里依偎着,听着彼此如雷的心跳,无声地确认了某种心意。一种巨大的、酸涩的甜蜜将齐心理包裹。她希望这个夜晚,永远不要结束。
第四章:裂痕
高三的冬天来得特别早,也特别冷。北风呼啸,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样。
学习的压力骤增,教室里的气氛日益凝重。但齐心理却觉得这是她人生中最温暖的一个冬天。因为她和颜嫣的关系在悄悄升温。
她们会在堆满书本的课桌下,偷偷牵手;会在无人的楼梯拐角,交换一个短暂而青涩的亲吻;会在周末偷偷跑去市图书馆,名义上是自习,实际却是并肩坐着,看一会儿书,看一会儿对方,一个下午就甜蜜地溜走。
齐心理的话依然不多,但她的眼神不再冰冷,总是追随着颜嫣,里面盛满了几乎要溢出来的温柔和占有欲。颜嫣依然是大家的开心果,但她最多的笑容和最依赖的眼神,只留给齐心理。
齐心理甚至开始笨拙地规划未来。她想,她们可以考同一所大学,或者同一个城市。她开始留意那些城市的招生信息和天气。她想象着没有高中枷锁的未来,她们可以正大光明地牵手,在陌生的街头漫步。光是想想,就让她觉得心跳加速,充满期待。
她把这些小小的计划写在日记本里,那是她内心最深处的秘密花园,现在里面只种着一朵叫颜嫣的花。
然而,她隐隐觉得颜嫣似乎有了些变化。
她偶尔会显得很疲惫,脸色有时苍白得吓人,明媚的笑容下似乎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勉强。有几次,她甚至捂着嘴轻微地咳嗽。
你是不是感冒了齐心理担心地问,用手背去碰颜嫣的额头,触感一片冰凉。
没事啦,颜嫣躲开她的手,笑容依旧灿烂,但眼睛却蒙上了一层薄雾,可能就是最近睡得太晚了。高三狗不都这样嘛。她转过头去揉了揉眼。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拉着齐心理在课间疯跑,更多的是安静地趴着休息。齐心理只当是学习太累,便把豆浆换成了热牛奶,把奶黄包换成了更营养的鸡蛋,默默地照顾着她。
直到那一天。
颜嫣的座位空了。
一整天都没有来。
齐心理的心从清晨就开始不安地跳动。她给颜嫣发了好几条短信,都没有回复。打电话,关机。
一种冰冷的预感像藤蔓一样缠绕住她的心脏,越收越紧。
放学后,她几乎是跑着去了颜嫣家。那是城郊一个老旧但干净的小区,她只送颜嫣到过楼下一次。
她敲响了门。开门的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慈祥却带着深深倦意和悲伤的老奶奶。
奶奶您好,我……我是颜嫣的同学,齐心理。她今天没来上学,我……我可以看看她吗,正好给她补一下今天的知识。
奶奶的眼睛瞬间就红了,她看着齐心理,嘴唇哆嗦着,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声音沙哑而疲惫:同学……谢谢你关心。嫣嫣她……她不会再去上学了。她……要转学了。
为什么,还有几天就要高考了,现在转学,她怎么适应新学校。齐心理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急切的追问脱口而出。
奶奶的眼泪掉了下来,摇着头,不再多说:别问了,孩子……回去吧。忘了她吧。说完,老人缓缓地、沉重地关上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