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7页)
这场由《时光》引发的风波,最终以这样一种方式落下了帷幕。
沈练最终没有签约任何唱片公司,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依旧保持着低调的风格,只是不再拒绝公开露面。
他会偶尔开一场小型的线上演唱会,和粉丝们聊聊音乐,唱唱自己的歌。他会继续把自己的歌授权给合适的人演唱,但前提是尊重和真诚。
他的生活,依旧简单而充实。写歌,唱歌,偶尔和三五好友小聚。只是身边多了一个身影。
是苏晴,他的大学同学,也是当初第一个提醒他看直播的人。在他被全网攻击的时候,苏晴一直默默支持他,帮他整理证据,给他打气。
风波过后,两人的联系渐渐多了起来,从朋友变成了恋人。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沈练和苏晴坐在当初那间临窗的书房里。沈练抱着吉他,轻轻弹唱着《尘埃里的光》。
苏晴靠在他的身边,安静地听着,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
阳光透过纱帘,落在他们身上,温暖而美好。
沈练知道,属于他的时光,才刚刚开始。这一次,不再是隐藏在幕后的尘埃,而是能被更多人看到的,属于他自己的光芒。而这份光芒里,有音乐,有热爱,还有身边的她。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已经准备好了,用自己的旋律,继续书写属于他的故事。
《尘埃里的光》发布后的第三个月,沈练的工作室迎来了第一位正式签约的歌手。
是个叫陈曦的女生,声音干净得像山涧清泉,带着点未经打磨的青涩,却有股直抵人心的力量。她是沈练在一次地下音乐现场发掘的,当时她抱着吉他,在小小的舞台上唱着自己写的歌,台下稀稀拉拉坐着几个人,她却唱得无比认真。
沈练听了三首,当场就递了名片。
来我的工作室吧,
他说,我帮你把歌做得更好。
陈曦愣了半天,反复确认:您……
您真的是沈练老师写《时光》和《尘埃里的光》的那个
得到肯定答复后,小姑娘眼圈都红了,攥着名片的手微微发抖:我……
我以为您这样的音乐人,只会签那些已经很火的歌手。
沈练笑了:我签的是声音,是才华,不是名气。
签约仪式办得很简单,就在工作室的小会议室里,摆了个小小的蛋糕,连媒体都没邀请。苏晴特意买了束向日葵,递给陈曦:欢迎加入,以后一起加油。
陈曦抱着花,笑得一脸灿烂。
她的首张
EP,沈练亲自操刀制作。从选曲到编曲,从录音到混音,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他没有让陈曦去唱那些迎合市场的口水歌,而是选了五首她自己写的原创,风格清新质朴,带着对生活最本真的观察。
你的歌里有生活的呼吸感,
沈练在录音棚外,隔着玻璃对陈曦说,不用刻意模仿谁,做你自己就好。
陈曦用力点头,深吸一口气,戴上耳机走进了录音室。
EP
发布那天,没有大规模宣传,只在几个音乐平台低调上线。沈练甚至没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过多吆喝,只发了条简单的动态:陈曦的《初见》,请多指教。
但没想到,上线不到二十四小时,主打歌《巷口的猫》就悄悄爬上了新歌榜。
是某个美食博主在视频里用了这首歌当背景音,视频讲的是深夜巷子里的小摊,昏黄的灯光,升腾的热气,配上《巷口的猫》里那句
巷口的猫,看过太多悲欢离合,它不说,只舔舔爪子,继续等下一个日落,瞬间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
求
BGM!太好听了!
是陈曦的《巷口的猫》,刚听了整张
EP,每首都绝了!
沈练老师出品,果然精品!这个陈曦是谁宝藏歌手啊!
口碑像滚雪球一样发酵,陈曦这个名字,开始被越来越多人知道。她没有网红脸,不善言辞,采访时还会紧张得结巴,却凭着干净的声音和真诚的歌词,圈了一大波粉丝。
有人说沈练眼光好,也有人说他是在给自己培养
接班人。沈练从不回应这些,只是专注地陪着陈曦跑各种小型现场,看着她从一开始上台会发抖,到后来能从容地和台下粉丝互动。
沈老师,
一次演出结束后,陈曦抱着吉他,有点犹豫地问,您会不会觉得……
我太慢热了不像别的歌手,一下子就能火起来。
沈练正在帮她收拾效果器,闻言抬头笑了:火有什么用能火一辈子才是本事。音乐这条路,慢慢来,比较快。
陈曦看着他温和的侧脸,心里忽然就踏实了。
而沈练自己,也没闲着。
他的首张个人专辑,在无数粉丝的催促下,终于提上了日程。和陈曦的
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