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最强都市逆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第1页)

最强都市逆袭

第二章

指尖的秘密与初露锋芒

天刚蒙蒙亮,骆昌逸就醒了。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爬起来洗漱赶去上班,而是坐在床边,盯着自己的右手看了半天。昨晚那股清晰的眩晕感和涌入脑海的信息还留在记忆里,可他总觉得像做了场不真切的梦——毕竟“触摸物品就能获取信息”这种事,只在小说里见过。

他伸手碰了碰床头的旧台灯。这台灯是他从二手市场花二十块钱淘来的,灯杆上掉了块漆,开关还不太灵敏。指尖刚贴上冰凉的金属外壳,熟悉的眩晕感就来了,紧接着一段信息钻进脑海:

“老式白炽台灯,生产厂家:江城灯具厂,生产日期:2015年3月,原主人:王桂兰(68岁,退休工人),因孙子嫌弃样式老旧更换新灯,2024年1月被当作废品卖出,经二手市场流转,最终以20元价格被骆昌逸购得……”

连原主人的名字和年龄都一清二楚?骆昌逸猛地站起来,走到桌子前,抓起昨晚被雨水泡坏的苏瑶的文件。指尖触碰到纸张的瞬间,关于文件的详细信息再次浮现,甚至包括苏瑶在签署名字时,笔尖停顿了三次——因为钢笔漏墨,她修改了两次签名位置。

这一次,他彻底相信了。自己真的拥有了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

心脏“咚咚”地跳着,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兴奋。他攥紧拳头,指节泛白,脑海里已经开始盘算:有了这种能力,他是不是能找到更快赚钱的办法?奶奶的药钱,被扣的工资,还有那辆摔坏的电动车……好像突然都有了解决的希望。

他快速洗漱完,换上一身干净的旧T恤和牛仔裤,揣着老板留下的五百块钱出门了。第一件事是去修手机——没有手机,既联系不上客户,也没法查看快递信息,更重要的是,他想试试能不能用能力“看”出手机的问题。

小区楼下就有一家手机维修店,老板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姓刘,平时总爱跟骆昌逸闲聊几句。看到骆昌逸拿着摔碎屏幕的手机进来,刘老板抬头笑了笑:“哟,小骆,手机咋摔这么惨?昨天送快递出事儿了?”

“别提了刘哥,遇到点意外。”骆昌逸把手机递过去,“您帮我看看,还能不能修?”

刘老板接过手机,翻来覆去看了看,皱起眉头:“屏幕碎了,主板好像也受潮了,修的话得三百多。你这手机都用两年了,不如直接换个新的。”

骆昌逸心里一紧。三百多块,几乎是他现在手里一半的钱了。他犹豫了一下,装作不经意地伸手碰了碰手机后盖:“刘哥,您再仔细看看,主板真的坏了吗?我感觉好像只是屏幕的问题。”

指尖接触手机的瞬间,信息立刻涌来:“品牌:某米11,购买时间:2022年5月,故障原因:屏幕碎裂(外屏+内屏),主板无损伤,仅充电口处有轻微水渍,擦干即可正常使用……”

原来主板没坏!骆昌逸心里有了底,脸上却不动声色:“刘哥,您再拆开看看呗?我这手机平时用着挺好,要是能修就尽量修,换手机太贵了。”

刘老板见他坚持,也没多问,拿出工具开始拆手机。拆开后盖,用吹风机吹了吹充电口,又接电源试了试,惊讶地挑了挑眉:“哎?还真没坏!就是屏幕碎了,换个屏幕就行,一百五。”

“行,麻烦刘哥了。”骆昌逸松了口气。要是真听刘老板的换手机,他手里的钱就所剩无几了。这能力才刚到手,就帮他省了一百多块,简直太实用了。

等手机的功夫,骆昌逸在维修店门口的早餐摊买了两个包子,一边吃一边观察周围的东西。他碰了碰旁边摊位的油条,立刻知道这油条是用前一天剩下的面炸的;碰了碰路人手里的矿泉水瓶,能“看”到这瓶水是昨天下午从超市货架上拿的,保质期还有半年。

原来这能力不仅能看到物品的来源,还能看到它的“过去”。骆昌逸越想越兴奋,他突然想到一个主意——去古玩市场碰碰运气!

以前送快递的时候,他路过过江城的古玩街,听说有人在那里捡漏,用低价买到了值钱的古董。要是他能用能力分辨真假古董,岂不是能一下子赚大钱?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再也压不住了。手机修好后,他立刻骑着那辆还没来得及修的电动车(虽然前轮变形,但慢慢骑还能走),往古玩街赶去。

江城古玩街在老城区,一条不算宽的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摊位,玉器、瓷器、字画、钱币……琳琅满目。早上八点多,街上已经挤满了人,有摊主吆喝着招揽生意,也有游客蹲在摊位前仔细挑选,偶尔还能听到讨价还价的声音。

骆昌逸推着电动车,慢慢在人群里穿梭。他没敢贸然下手,而是先在各个摊位前转悠,假装看东西,实则用手指悄悄触碰那些摆在外面的古董,试探自己的能力。

“民国仿康熙青花瓷碗,价值80元……”

“现代仿和田玉吊坠,塑料材质,价值15元……”

“八十年代仿徐悲鸿画,印刷品,价值20元……”

转了半个多小时,他碰过的东西全是仿品,最高价值也不过一百块。骆昌逸有点失望,难道古玩街真的没什么好东西?还是他运气太差了?

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眼角的余光瞥见街角一个不起眼的摊位。摊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坐在小马扎上,面前摆着几个旧铜器和一堆碎瓷片,不像其他摊主那样吆喝,只是眯着眼晒太阳,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骆昌逸走了过去,蹲在摊位前,假装看那些碎瓷片。他的目光落在一个不起眼的铜烟壶上——那烟壶巴掌大小,表面布满了铜绿,看起来像是放了很多年,壶身上刻着模糊的花纹,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

他犹豫了一下,伸出手指,轻轻碰了碰铜烟壶。

下一秒,一段详细的信息涌入脑海:

“清代乾隆年间铜胎掐丝珐琅烟壶,壶身以蓝釉为地,缠枝莲纹为饰,底部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原属京城某王府藏品,民国时期流落民间,后被摊主李老栓(72岁,退休教师)于1985年在老家祖宅地窖中发现,因不懂其价值,一直当作普通铜器存放……预估市场价值:8-12万元。”

骆昌逸的心脏猛地一跳,差点从地上站起来!

8到12万?!

他强压着内心的激动,假装漫不经心地拿起铜烟壶,翻来覆去看了看,故意皱起眉头:“大爷,这烟壶看起来挺旧的,是老物件吗?”

李老栓睁开眼,看了他一眼,慢悠悠地说:“算是吧,放家里几十年了,也不知道值不值钱,你要是喜欢,就给个价。”

骆昌逸心里盘算着,要是直接给高价,肯定会引起摊主的怀疑,得装作不懂行的样子。他挠了挠头,故意露出为难的表情:“大爷,我也不懂这个,就是觉得这烟壶挺有意思的,想买来当个摆设。您看……五十块钱行不?”

他故意把价格压得很低,心里却捏着一把汗,生怕摊主不同意。

没想到李老栓想都没想,摆了摆手:“行,五十就五十,放我这儿也是占地方。”

骆昌逸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忙从口袋里掏出五十块钱递过去,小心翼翼地把铜烟壶放进怀里,生怕被别人抢了去。他站起身,假装还要逛别的摊位,慢慢往后退,等退到街角没人的地方,才敢拿出铜烟壶,又仔细看了一遍。

指尖再次触碰烟壶,确认了信息没错——这真的是乾隆年间的珐琅烟壶,价值十几万!

他紧紧攥着烟壶,手都在发抖。长这么大,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更别说拥有了。有了这笔钱,奶奶的药钱再也不用愁了,他也不用每天起早贪黑送快递了,甚至还能把那辆摔坏的电动车修好,再租个好点的房子。

就在他兴奋不已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小伙子,等一下!”

骆昌逸心里一紧,猛地转过身,看到刚才那个卖烟壶的李老栓正快步朝他走来。难道摊主后悔了,想把烟壶要回去?他下意识地把烟壶往身后藏了藏,警惕地看着李老栓:“大爷,您还有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