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页)
但青羊肆的道长们也没阻止,也就是他们年纪大了,不然他们能比这些小辈更疯狂!
朝闻道夕死可矣!
李玄的本事,不仅小辈眼馋,他们这些长辈更是眼馋的紧啊!
他们是没啥机会了,但要有小辈能让李玄顺眼学个一招半式的,岂不美哉?
“天衍道友,这边请,经过我们师兄弟连夜商讨,最终决定向道友开放藏书楼。”
“里面很多典籍从商周流传至今,大多都是孤本。”
“本从不对外展示,但天衍道友不是凡人,自然可以破例一番!”
小辈们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他们这些做长辈的也不失手段。
典籍珍贵,能破例让李玄参阅就是一份天大人情,与其粗浅讨好,不如直接给予重利。
就算学艺不成,如李玄这般谪仙之人,以后说不准就有需要求上门去的事情,总归是一些典籍死物,看一眼又不会掉块肉。
轰隆隆!
沉重大门被几位道长合力推开,露出藏书楼内景象。
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堆满了竹简的高大书架,游走其中,李玄甚至还看到不少青铜刻板乃至龟甲刻录!
相比于青羊肆,藏书楼中的道韵更胜,几乎凝聚成实质,运转内炁,李玄目之所及一片紫金,着实让人震撼!
“多谢几位道长,此等大恩,李玄必当铭记于心!没齿难忘!”
吸收道韵虽然会让这些珍贵典籍失去灵性变为凡俗死物,但并不会破坏典籍本身。
在普通人的眼中,这些被李玄参悟吸收过的典籍不会有丝毫变化!
但修道求真,讲究明心见性!
人情就是人情,欠下了李玄会记住并竭力偿还。
比如李白,欠李老爷子的人情,李玄就会偿还在他身上,这是双方心照不宣的默契。
“天衍道友请自便,吾等还有功课未尽,就不多陪道友了!”
似乎对李玄格外放心,送他进入藏书楼后,甚至都没留下人手监管,几位青羊肆道长直接告辞离开。
李玄并不着急吸收道韵,欲速则不达,悟道也要自身道基牢固。
前辈先贤智慧不容小觑,虽然他们都是普通人,却不乏大智慧,留下的典籍感悟值得仔细品读体会。
……
“失败了?让为兄猜猜,盲目努力半月,你应该连张嘉贞家的大门都不知该从何处进吧?”
住进青羊肆半月,李玄再次见到李白。
相比于刚来的意气风发,此刻的小老弟多了几分颓废味道。
“是啊!失败了!倒是兄长……”
回想起进入青羊肆的种种遭遇,李白不由叹息一声:
“兄长当真是好本事,不过十余日,在这青羊肆就如同在自己的天衍观,弟弟观其上下,无一人对兄长不钦佩有加!”
“兄长,你说……是否小弟修行境界还是不够?现在出山,是否早了一些?”
凡事就怕对比!
如果李白仅仅自己一人,估计调整两天心态也就不在乎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才是小老弟的正常心态。
毕竟是能够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仙,本身就不是个颓废性子。
但同行的偏偏有李玄这位怪胎,一身本事不似凡人。
寻求兄长安慰还未成,就无形中遭遇二次打击,让小老弟有些怀疑人生,甚至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水平。
“世间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白弟又何必拘泥于眼前。”
“那张嘉贞虽有贤名,但未必是白弟良师,更别说如今他自身都难保。”
“闭关耕读犹过不及,书中道理总归是要结合世间事方能深刻。”
给李白倒上一杯茶,示意其稍安勿躁放平心态。
“白弟自幼聪慧熟读百家,读书何止万卷?”
“二十四岁不正是闯荡天下的大好年纪?何必拘泥于一地,一时,或是一人呢?”
“子曰达者为师,行万里路见万事千面,磨砺自身明心见性,终有一日,白弟必能实现心中所想。”
轻轻放下杯子,李玄目光灼灼盯着李白:
“白弟,你的心……太浮躁,也太着急!”
“方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