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70年代:十万大山逍遥仙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8章(第2页)

“嗯!

我听说过!”

潘大成板着脸,一本正经地道:“虽然他是陈安平的父亲,但是不得不说,他是一位勤劳肯干,吃苦在前,乐于奉献,积极带领村民,支持国家建设的基层好干部!”

“屁!”

陈国华不屑骂道。

“什么?”

潘大成脸一板,眼一瞪。

陈国华吓了一跳,赶紧解释:“对不起,我不是说您,我是说老陈!

他就是个假积极,争表现!

村里人谁不说他,傻不啦叽的!

他做的都是无用功,没事找事瞎折腾,根本用不着干的!”

“地里压根没这么多活!

就这么多地,他就算天天埋地里,把地攥出油,也只是瞎折腾,不会增加产量!”

陈国华不忿骂道。

陈国华的话,揭露了当前农村最大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过剩!村民劳动力,没法转化成成果,只是瞎折腾!

后世人看所有书本、报道、回忆,都说这个年代的农村,农民磨洋工、吃大锅饭、不认真干活,导致吃不饱饭!

这全特娘是胡说八道,放狗屁!

前面已经说了,上缴的粮食打着滚往上翻,调出省的粮食翻倍再翻倍,怎么吃饱饭?

你说农民怠工不劳动,导致吃不饱饭?你去看看,全国全省的粮食产量,是不是一年年在增长!

1953年前后,湘省年产粮约1000亿公斤;

1975年,湘省年产粮约2800亿公斤!

磨洋工不生产吗?

粮食产量一年年增长,就那么点地,产量翻了28倍,还能怎么样?

有些人故意歪曲事实,抹黑农民,抹消农民的贡献。

首先,这些话是谁说的?

屁民不会说话,都是知青说的!

有些知青的立场,恨不得把村民说成笨狗

就算农村读书出去的人,也不一定干过农活